「当呼吸化为空气」读后感2000字(2)篇_读后感大全

当呼吸化为空气

作者:保罗·卡拉尼什

比尔·盖茨、蔡康永、“卷福”感动推荐,震撼40国读者的“生命之书”,《纽约时报》非虚构类NO.1,英文版畅销百万册!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本书是“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与癌症抗争的生命感悟。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岁就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是其中之一。保罗获得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并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自此,他开始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他的文章刊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获得了全球读者关注。本书文笔优美,诚挚感人,书里有着对人性、生死、医疗的深沉思索,让全球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当呼吸化为空气」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2019.2.25 人人终有一死,作为一名住院医生,最高理想不是挽救生命,而是引导病人或家属去理解死亡或疾病

病人签署授权手术的同意书,不再是一场迅速告知手术所有风险的司法程序,就像某种新药品广告里快速念一遍的副作用,而是一次机会,可以和正在承受痛苦的同胞订立盟约:我们在此共聚一堂,一起走过接下来的路。我承诺尽自己所能,引导你走向彼岸。

在要求很高的领域工作的医生们,见到病人的时候,都是他们最艰难的时候,也是最真实的时候,因为他们的生命与个性受到威胁。医生们的职责,包括去了解病人的生命因为什么而宝贵,而值得一活,并好好计划,可能的话,要尽可能保留这些东西——如果不行的话,就让病人去得安详体面。掌握这样的权力,就需要有很深的责任感,有时也掺杂着愧疚和自我责备。

我们和病人,活着,呼吸着,作为正在新陈代谢的生命体,这都是命运的安排。大多数人从生到死,都是被动的——这是你和你身边的人需要接受的现实。但杰夫和我,多年勤学苦练,积极地与死神纠缠扭打;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直面和拷问生命的意义。我们背负着无形的枷锁,肩负着生死攸关的责任。也许病人鲜活的生命就握在我们手中,但死神总是最后的胜者。就算你是完美的,这个世界却不是。秘诀在于,支撑我们继续下去的秘诀在于,明白打从发牌的那刻起,你已必输无疑,你会手滑,你会判断失误,但即便如此也要拼尽全力为病人奋战到底。你永远无法到达完美的境地,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追求,你能看见那无限接近完美的渐进曲线。

医生的天职就是对抗死神,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违背生之规律,来延长生命。然而,只要是人,死神就不会也不可能放过你,终究是要向死神屈服的。所以,医生也无回天之力。

重大疾病不是要改变人生,而是要将你的人生打得粉碎。感觉仿佛神迹降临,强烈的光突然刺进眼睛,照射出真正重要的事情;其实更像有谁刚刚用燃烧弹炸毁了你一心一意前进的道路。

医生应该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想法变得合理一些。病人们寻求的,不是医生们没说出口的科学知识,而是那种必须靠自己才能获得的稳妥的真切感。过于深入地谈论数据,就像给干渴的人喂太咸的水,无异于饮鸩止渴。面对死亡产生的那种焦虑,远不是数据上的“概率”可以缓解的。

医生的确是本着对病人尽职尽责的态度,全心全意地救死扶伤,但说穿了这就是暂时的责任,是转瞬即逝的全心全意。解决了严重的健康危机,病人醒来了,身上的管子拔掉了,然后出院了,病人和家属继续生活,但事情永远不会和以前一样了。医生的话能安抚人心,就像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能减缓大脑的疾病。然而,这其中的不确定性与后续的发病率,还是需要继续去克服,去缠斗。

病人原来的个人特性可能无法挽回,但是可以给予信心和希望从而使他们创造新特性。

治病不仅治身体的病、更重要的是治心病,能让一个人心灰意冷的最直接的因素莫过于意识到自己是个无用的人了,而艾玛一直在告诉保罗:你仍然是主语、你依然是一个行动者。这种心里暗示很重要——对病人。用事业心去激发一个人的求生欲。

医者的职责,不是延缓死亡或让病人重回过去的生活,而是在病人和家属的生活分崩离析时,照顾他们,直到他们可以面对挑战,并想清楚今后何去何从。

「当呼吸化为空气」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非常感动!在我打开本书之前,我内心对死亡的一个定义就是:从生命形态走向另外一个形态而已。我曾经也天真地,或者说一直认为死亡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可以远离世间的一切烦恼,毕竟人生有如此多的困难。浮世沉苦海,何处白莲栽?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活到自然老死时。这让我也对自己的健康比较放纵,熬夜是经常的事情。现在我有点明白,在死亡面前,一切不可能那么轻易对待。生存于世的美好,对人世的眷恋却最终化为枯骨,这是怎么认真对待都不为过的事情 。

作者保罗医生曾面临着美好的前途,拥有着美好的家庭,但是一切在癌症面前都化为乌有。作为一个医生的经历和作为一个病人的无奈都交织在本书之中。生死从来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作为一个医学生,虽然专业不是临床,但也足以让我对里面的内容比他人更深一点。尽管中美的医患关系是比较不同的,同时中美医生们面临的情况也千差万别。但是共同的一点都是用人类的智慧和死神争分夺秒。但是人类的智慧总是有限的,生命总是要面临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抉择 。正若沙翁所说:To be or no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可惜还有太多的中国患者把医学当作了万能的,这也是中国医疗环境如此如今变得糟糕的缘故 。同时也有太多的医生在冰冷的数字面前失去了对人的正确温度,忘却这些是和他们一样的会哭会笑的人。回归对医疗的正确的态度,这也许是我们所有人要一起走的漫长道路。

有时候我也会想,假如我得了癌症,生命只剩下几天,我会去做什么。是像我很久之前看过故事一样,去忘却这些烦恼,去痛痛快快旅游,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是会懊恼着这一切,在郁郁中死去?还是像前几天新闻里面看到的老汉一样为了不麻烦家人,所以逃入山林有,最终化为腐骨?我会有怎么样的选择?其实谁能知道呢?

这世界,总是有那么多的抱怨四处飘摇。这心理,总有那么多的怨恨烦恼。怨憎会,恨别离,求不得。当呼吸化为空气时,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切不过还是浮云罢了。

吁,如是诸言,寥寥乱语,将于谁见!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2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