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读后感_1700字_读后感大全

《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读后感1700字

伦理道德的三元结构刍议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何谓道德?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雨果说:“道德是真理之花。”斯米茨说:“道德是自由的保卫者。”林肯说:“道德是隐藏的法律。”人生不断地处于对“伦理道德”的苦苦追问中。近代哲学从康德起,伦理道德高于认识论所对应和处理的现象界,被认为是人之本体所在。众所周知,康德的一句重要名言是:限制知识,为信仰留下地盘。这句话中两个关键词是知识和信仰,知识为“实然”,“信仰”为应然,伦理道德即解决“人应该做什么”这一问题。本文意在探讨伦理道德的内在结构和形式。

一、伦理道德的先验结构。在中西历史上,此先验结构可谓早已有之,存在于与“此岸世界”相对立的“彼岸世界”,是纯粹的、普遍的和必然的,超越了时间空间条件,脱离了经验。如柏拉图的“理性”,亚里士多德的“至善”,孔子的“仁”,老子的“道”,程朱的“天理”,禅宗的“自性”,王阳明的“良知”,基督教的“上帝”,《古兰经》的“安拉”,康德的“绝对律令”,刘宗周的“诚意”等神的意志、神秘的感召、先验的理性或天赐的良知。先验结构的存在,说明了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动物,是因为先验或超验存在着内在的自觉理性品德或普遍立法原则、超验的“善”。人之初便受着伦理道德先验结构主宰、控制和支配,从而使人们的行为都“出于责任”,而非“合乎责任”,天生便要对伦理道德先验结构予以服从,不服从则不能称之为人。正如康德所言,“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又如六祖慧能言,“人人皆有佛性。”在他们看来,此先验结构为道德伦理本体,是一种伦理绝对主义,道德心理形式,是伦理道德的内在结构,是永恒的“天经地义”,具有先验内在规定性。伦理道德先验结构体现为一种内在自律性,对个体感性进行有意识地支配,自觉控制个人的“私欲”,就像孔子所言,“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即来自伦理道德先验结构。柏拉图将理性比喻为马车的赶车人,欲望为黑马,激情为白马,也体现了伦理道德先验结构的内在强制作用。

二、伦理道德的经验结构。此结构是对应于伦理道德的本体结构——经验结构,此结构处于时间空间条件下,为伦理道德的外在结构,存在于世俗世界和“此岸世界”,具有实践性,为最低纲领。后天的人存在于家庭、宗族、集团、社会、民族、国家、阶级、国际等一系列环境中,存在于人际关系和人群交往中,经验性的情感、信仰、行为等受到道德伦理的规范,受到先验结构和经验结构和综合支配。因此,风俗、习惯、规约、法律等行为方式、准则、规范和标准应运而生,由外在的强制内化为人的自觉要求。伦理道德的经验结构存在于先验结构之后,是先验结构的具体内容,随着时代、人员、地域、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形成社会伦理秩序。在这个意义上,幸福论、直觉主义、功利主义均为伦理道德经验结构的内容。

三、伦理道德的超验结构。此结构是先验结构和经验结构的余下结构,为一种超社会、超人类、超世俗、超现实的伦理道德结构,即宗教伦理道德,为最高纲领。人类历史上,从图腾时代的动物崇拜,宗法社会的祖先崇拜,多神崇拜,一神崇拜等等,到今天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宗教信仰作为个体追求的人生意义、生活价值,对人的道德完善、心灵安顿、精神满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可以沉浸其中而感到快乐、坚定、幸福。伦理道德的超验结构为信仰和感情的最终依托,为个体追求的最高价值,道德心理的源头活水,成为敬畏崇拜的神圣对象,庄严崇高的绝对律令。

伦理道德是一种内在和外在的规范,是一种道德律令和伦理规则,由三元结构构成,是先验、经验和超验结构的结合体,从先验结构出发,到经验结构的实践,再到超验结构的追求,形成了伦理道德的自然人化,回答了“人应该做什么”这一问题。三元结构对人的自由意志划定了边界,指导和规范着人的行为,成为人生的最终目的、价值和意义。

是以论证疏略,挂一漏万,语言平浅,以博一笑云尔。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2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