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们误读的世界》读后感_4000字_读后感大全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读后感4000字

文化,民族,种族没有高低贵贱,是各有又特色,各有长短,能够延续至今的文化,民族,必然有其生存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和独特的魅力价值,以及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文化,民族,种族也势必走向融合的趋势。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促进文化生存发展的必然需求,没有交流,故步自封,必然没有生命力。无论是对中国文化还是对外国文化,一定要有扬弃取舍的辩证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以发展的辩证的全局的宏观的角度看待。西方文化的精神是探索和征服,中华文化对于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就是包容与和谐,这也是未来世界文明走向的趋势。

看待欧美发达国家,我并不羡慕他们的生活,也没有认为他们的制度、文化、环境等等有多么美好。对于我来说,中国和西方国家大环境既不一样又是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和条件,每个人要取得成功都得靠自己的努力。

要说最喜欢且最向往的西方民族的地方,我想是,他们不管整体还是个人都十分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享受当下,热爱生活。

一、跟随作者感受我们自己的乐观文化(不相信来世,主张“天生我材必有用,莫使金樽空对月”,“乐感文化”是李泽厚先生语)、印度的苦感文化(受苦越多,离神越近)、西方的罪感文化(人生来有罪,必须到教堂赎罪)、日本的耻感文化(以丢脸、失职、落后为耻)、伊斯兰国家的圣感文化(安拉神圣唯一,教徒朝圣,圣战等),南部非洲的悠感文化。跟着作者在埃及体悟到了“圣感”文化即阿拉唯一,阿拉神圣,了解到了穆斯林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到麦加朝圣,能喝上麦加的圣水,以出任圣职为荣,为了真主不惜圣战;在印度感受到了“苦感”文化,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人受苦越多,离神越近,来世越幸福;在南部非洲津巴布韦体验到了“悠感”文化,感受了南部非洲黑人对工作的悠哉心态,对性事的随缘心态,对财富的分享心态,对自然的依恋心态,对恩怨的超越心态,对死亡的淡定心态;在拉美苏里南和在美国旧金山,感受到了“罪感”文化:人人生来有罪,所以必须通过忏悔和赎罪来减轻自身的罪,从而得到心灵的安慰。由感受国外不同的文化,更加理解了我们中国人的“乐感”文化。

“乐感”文化乐天知命,不相信有来世,没有人格神,对人的终极关怀没有各种神灵导引,因而注重当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莫使金樽空对月”,容易追求及时行乐。

“乐感”文化还强调实用理性,导致中国人最讲实用,最讲实际,最讲实惠。这种讲实用、讲实际、讲实惠,使中国人具有灵活变通的性格,而不会死板固执。这种灵活变通,用一个字形容就是“圆”,要求我们为人处世尽量做到圆润、圆满。

二、忌用老花镜看西方,就是既注意现在西方大国与老殖民主义者之间的历史联系,也不可把他们混为一谈,把现在的西欧国家仍然看成是殖民帝国。

中西方巨大的差异主要是受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最大的差别是在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上。就像每个人的生活态度是不同的,追求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同的。我认为国家或者是是民族之间亦是如此。如果每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都是一样的;每个民族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都是一样的。那这个世界也会枯燥乏味、无声无色吧。

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相对较小,这使中国文化更显一脉相传的传承性,更显独领风骚的同质性,这种传承性、同质性是指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代代相传,没有中断。但是同时也暴露出来了许多问题。

在外不够团结,即使是在国内,各种群体之间大都不够团结,权谋、内斗确实是中国人的一个大问题,也是阻碍共同发展的一大障碍。这些问题的形成应该和中国历史上的分分合合,朝代更迭基本都是在中国人的自我争斗中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法律意识淡薄,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一些地区的黑人在这方面是比我们更先进的。加强法律意识,增强个人素质,是整体中国人需要提升的地方。大部分中国人自以为文明,有素质,认为非洲人原始、落后、不讲卫生、个人素质差。可这最多只能说是以偏概全,非洲一些地区的人相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个人素质更高。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某方面强就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既是强国的关键也是廉政的需要。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不可能一步到位,反腐倡廉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社会诚信机制和社会文化机制是发达国家保持进步的重要基石,这也是我们国家当前急需提高的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了,思想和文化也得跟得上。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重实体、轻程序的国家,重视实体正义、实质正义或结果正义,将结果公正作为评判事情的最高的、唯一的标准。但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会损害目的本身”。

三、美国是用金钱和资本构造起来的金元帝国,万事离不开钱。政治献金从来都不是“公益善款”,背后必然有着利益交换,这是美国法律的尴尬所在。

美国民主政体的实际操作与金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金钱对美国政治运作的渗透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但是节俭是美国官员的常态。

美国拥有成熟的社会机制,保证美国社会即使是在政府停摆期间依然能够平稳运行。

以民为本在美国得到了深入贯彻落实,人权得到了相对较大的保障。

四、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非洲基本都是经济落后,教育程度低,社会发展较差,人口素质较低。但从作者的观察来看,起码南部非洲黑人(也可能主要是津巴布韦地区)的个人素质是较高的,整体上比现在的中国人更好。他们在社会发展上可能是比我们落后的,但是他们身上也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对南部非洲的黑人来说,发展不是硬道理,工作不是硬任务,休息好、娱乐好才是硬道理。

在本书中认识到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心态,对自然的依恋心态,对性事的随缘及开放心态,对死亡的淡然心态,对恩怨的超脱心态。

五、“认识印度,要有勇气把相互冲突的现象拼凑到一起。”“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这个国家太复杂了。”古印度文明不断遭受外来文明的侵蚀,迫使印度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明,不断整合自身内涵,因而印度文化的这种明显的复杂性导致印度文化看起来更具多样性。 和印度相比较,中国主流文化始终是一个强势文化,而印度主流文化基本上可以说只是一个被征服者的文化。

印度既是一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又是一个变化万千、充满矛盾的神奇世界。印度几千年来大部分时间处在分裂的情况之下,绝大多数民众眼界局限于一土邦、一种族、一种姓、一村落甚至一家庭之内,大同思想的产生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印度法律规定:有多少残疾人,公务员中就必须为他们保留相应比例的名额。这个复杂又矛盾的国度,也有着一些人道的温暖举措,应该说也是某方面先进的表现。

印度人参加会议,既能直抒己见又能注意不强加于人,虽然看法相左,甚至唇枪舌战,但却始终注意彬彬有礼,尊重对方。

印度人知天乐命,随遇而安,物质生活总的来说是贫穷的,但精神生活却几乎人人是“百万富翁”。对许许多多印度人来说,发展不是硬道理,精神享受,优哉游哉,随意一点,洒脱一点,休息好一点,是第一位的选择。

印度整体上虽然穷,但却能关注到弱势群体的利益。

可以说印度几乎是全民信教,宗教对印度人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无远弗至,人以宗教分群,物以宗教定性。

没有一个国家的性文化像印度那样自相矛盾,难以琢磨:既有成套的说教强调禁欲,又有系统的理论主张纵欲。印度性文化同印度宗教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印度文化中的禁欲和纵欲,就像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缺一不可。

盛行全民族的林加崇拜——男根崇拜

在印度和埃及的性文化中,性交都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性交都可被用来敬神。

印度人谈论性时却并不加掩饰。在印度人看来,性是自然的、幸福快乐的,是人生追求的三个目标之一。这种性观念与今日西方社会流行的性是自然、快乐的,可以公开谈论和可以公开为之的观念似乎有接近之处。

在印度,许多人追求幸福却表现在主动吃苦上,因而享乐主义不怎么流行。这是因为印度传统宗教文化主张独善其身,吃苦修行,贬斥享乐,突出奉献,这使得印度不少人,特别是作为社会良心的代言人——印度知识分子大都看轻身外之物,不注重物质享受。

在印度历史上,是否清洁是区分种姓高低的一个分水岭,是一个极其严肃的宗教命题、哲学命题和社会命题。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国家像印度那样把人的清洁与否同社会地位高低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世俗意义上的清洁不那么讲究

庙宇是印度最清洁的地方之一

印度自古以来的种姓制度就是以宗教意义上的洁净与污秽程度为根据的。

一定得注意!如果要和印度人握手,只能用右手!

从思想上看,印度知识分子受印度传统的苦感文化,特别是受甘地精神的影响。甘地在印度知识分子中有着神和偶像般的影响,他的爱国情怀、恻隐之心、自我节制和奉献精神,是所有印度知识分子奉为真理的准则。

六、诚实是应该是所有民族共同推崇的道德标准。但是当前许多民族依然做得很不好,包括中国,社会环境虚浮,阿谀奉承几乎是个人和政府共同的特质,在许多地方,讲真话就要受到排挤,讲真话就是情商低。近代史专家雷颐说:“不同民族、国度往往会有一些不同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而且,同一民族、同一国度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其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往往也会发生许多变化。然而,‘不许撒谎’却几乎是所有民族、所有国度从古到今都要求必须遵从的道德戒令。因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度的多数成员都撒谎成性,这个民族、国度确实难以生存。所以‘不许撒谎’也许是全人类一条最古老、最普遍的道德戒令。”

六、关于中外酒桌文化和送礼文化的大不同。

中国人喜欢热闹,喜欢劝酒,借酒抒情,喧闹浮夸是中国传统酒桌文化的主要特点;黑人的聚会重点在唱歌跳舞,用歌声和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欧美人吃饭喜欢安静,注重氛围,他们喝酒讲究的是过程和风度,很多时候不是为了美食,而是为了精神会餐。

如果说礼品兼有使用价值和情感价值的话,中国人关注礼品的使用价值,本能地认为越贵越客气

外国人关注礼品的情感价值,不在乎礼物的贵重,而侧重于浪漫,越温馨越受欢迎。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20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