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传》读后感_1900字_读后感大全

《杜尚传》读后感1900字

正如杜尚的传记作者所说,杜尚最好的作品是他的一生。

杜尚已经不止于一个艺术家——事实上以他一贯的解构艺术的主张,应该也不愿被称为艺术家。他更像一位智者,一位实践得很成功的思想家。对于我这种普通人来说,相比于他在艺术上的贡献,更让我感动的是他的人生态度。

这个人的一生便是值得我们细细欣赏的最好的艺术品。他是一个真正活明白了的人。仔细一想,杜尚竟然是一个远在西方世界却成功实践了中国禅宗无为、无我的人,天生通透如此,大概是造物的偏爱吧。

他优雅绅士,很少对人说“不”,但却是对艺术解构最彻底的人。相比于那些咋咋呼呼宣告叛逆的典型艺术家,杜尚实在太低调太正派了,然而事实上他走得最远、看得最透彻。

他一生清贫低调,对于金钱,他从来就是够用就好,他曾有无数个机会崭露头角,但他从不做哗众取宠之事,他真正用一生来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全凭兴趣使然。比如:

因为我做这件事无所企求,所以能做得心平气和。为了好玩,我还去专教古文字学和图书馆学的学校去上课呢。

但他绝对没有迂到拒绝金钱的地步,在他缺钱的时候,他也会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来补贴经济方面的困难。这一点我更佩服。杜尚是一个没有“我执”的人,正如他对于宗教与艺术的态度,对于宗教,他不信仰,但他也不是无神论者,他只是完全不care,没有立场。对于艺术,他说:

“我不是反艺术。‘反’这个字让我不喜欢,因为,你反对或者赞成,其实是一个事情的两面。而我所要的是完全的不存在,而不是什么反对或赞成”

他仿佛是在“反艺术”,但是杜尚自己说,他并没有“反”,他只是当它不存在。同样的对于金钱,他不会故作清高拒绝一切赚钱的机会,他只是不愿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已。相对于那些执念深重、泾渭分明的人来说,杜尚的人生境界不知又高了多少个层次。他的一生,看似无为,看似没有原则,事实上不知多么有为,不知多么让人羡慕——那样的轻松、圆融、豁达、精彩…

什么是好的人生?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但是杜尚提供给我一种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人生,他像一条自由的鱼,随意遨游,没有边界,尝试了人生的所有可能。他的通透,是中国古典智慧在现代最好最成功的反映。我们每个人都懂的道理,只有杜尚做到了,彻彻底底地一生都做到了。我感激杜尚,并且相见恨晚,因为他让我看到人是可以这样活的,在这个越活越焦躁的年代,杜尚仿佛沙漠里兜头一盆清凉的水,给我活下去的希望。

最后再摘一些非常打动我的句子,自勉~

但对这个人来说,他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一切与之相抵触的东西他都可以放弃——无论那些是什么,名声、地位、金钱……一切让世人难以割舍的东西他都可以放下。我们会看到,杜尚一生如此。

凡无为者,是要以无为来达成他的某种有为——不是世俗系统中的“有为”,而是成就另一境界中的有为,这是我们需要特别留心的地方。杜尚的人生正是向我们展示通过无为达到有为的罕见方式。

杜尚晚年时曾被人问起:应该怎样去做一个艺术家?他是这样回答的:“悄没声儿地做你自己的东西。”

(这个太可爱了!↑)

他渐渐趋近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层次:不接受人类理性的任何产物,归根结底也就是不看重理性。所以杜尚的“不接受”,其矛头最终直指人类理性这个“病灶”。因为人类的理性放在宇宙范围而言,实在是一个非常非常有限的事物,如果我们把它推崇得太高,那只不过是我们的眼光没有看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而已。

因此可以说,智慧的获得亦可以从自己内在去开发,而不是向外去寻求。

一个人对事物从躲避到不躲避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即所谓“大隐隐于市”。

在杜尚的生命中,他不光不让自己背上物质的重负:从家庭到财产;他也不让自己背上精神的重负:从艺术到宗教、政治……他说:“我要的东西不多:棋,一杯咖啡,过好二十四小时。”

。我们很少有人意识到,“我”是人生中一个最致命的陷阱。我们或许知道抵制名利的腐蚀、声色的诱惑,但很少有人能觉察到“我”的危害,从根本而言,只要生活在“我”中,一个人就是不自由的。

杜尚做这么一件精彩的事:把一枚钱币抛向空中,并说:“正面,我今晚就去美国;背面,我就留在巴黎。”

生活无非只有两种活动,一种是维持,一种是创造。一切让生命延续的行为都是维持,在生活中重复性的劳动都是维持生存的活动。

杜尚一点也不生气,只用一句话消除了他的不安:“我没事常到这里来乘电梯玩儿。”

(↑可爱死了!)

“拒绝会显得可笑,拒绝诺贝尔奖是可笑的。”

在我们和杜尚之间,隔着一个“我”字,杜尚因为无“我”,而到达了彼岸,而我们舍不得这个“我”,我们还留在此岸,虽然能看得到杜尚,但我们只是隔岸遥望,鹦鹉学舌。

“人到无求品自高。”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2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