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运营术」读后感2000字_读后感大全

超级运营术

作者:韩叙

《超级运营术》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全面解答。韩叙总结10年运营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运营方法论,并运用大量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书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运营思维,也有拿来即用的运营执行细节;既有基本运营概念梳理,也有同一领域的案例对比;既有团队组建方案,也有个体成长计划。这本书将帮助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运营人!

「超级运营术」读后感2000字

一切把产品推向用户,并实现产品商业价值的工作都可以称为运营。

互联网运营主要针对某一个产品或服务,基于互联网化的方式进行运营。

互联网运营的目标:

扩大用户群。(引流)

提高用户活跃度,留存客户,产生复购或者转化。(提升活跃度)

培养用户黏着度,形成私欲流量池

改进产品体验。(通过用户反馈和互动不断改进产品)

对外品牌输出。

寻找合适的盈利模式/增加收入。

互联网+传统行业的产业平台撮合

互联网主旋律:

内容,社交,工具,电商,撮合交易平台等

互联网运营类型:

网站运营,

app运营,

新媒体运营(主要是指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借助这些平台进行引流,促活,转化等)

电商运营

运营之本:

产品和服务,用户

运营价值:

链接产品和用户,让用户了解和使用产品,让产品向用户传递价值

运营之道:

有目标,解决问题,控制风险,了解人性

互联网运营之术:

随着大家在线上时长越来越久,各个运营开始利用内容,社交,活动以及广告投放等手段实现运营目标。

内容运营—文案,视频,漫画等

满足内容消费需求,传递产品的定位和调性,提升产品的活跃度和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

通过内容生产和内容产生的效果,持续提升数据

(情感,猎奇,提升认知,娱乐,交易)

用户运营——客服,社群运营,个人,公众号

围绕用户解决问题,解决用户的新增,留存,活跃,流失等问题。

用户运营:保证用户活跃和内容贡献,直接获取用户反馈,协助运营工作的展开和对外品牌输出。

A.引人:

根据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特性,寻找第一批种子用户,圈进社群,培养用户感情以后,不断引入新鲜血液扩充用户,形成私域流量池。有了流量池以后,就要借助平台,把这些流量进行管理。现在社交平台比较成熟的就是微信,一般的都是以社群为主要互动,朋友圈和公众号进行IP形象的打造。

引人的一般步骤,

1.定位产品,确定目标用户,穷尽所有需求点,形成用户自画像

2.根据自画像找到目标用户的聚集地(公域流量)

3.筛选目标用户

4.规划引入方式(私聊,面对面聊,引荐等)

B.留人促活跃:

首先是产品或者服务不断迭代更新是可以满足用户的,给用户提供价值。

社群氛围是要经常有活动促销

社群每日有围绕相关产品或服务的话题

找一些活跃用户主动参与讨论

如果有线下,可以尝试线上引流,线下活动组织,可以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

需求反馈,反馈有奖的活动,可以促进产品不断迭代

另外遇到一些特殊的活动和产品上新,一定要一对一的私聊

C.转化:

产品和服务足够好,口碑转化

对用户进行积分制,达到一定的目标有分销的资格。(给荣誉和钱)

不仅自己消费,也带动更多裂变消费。

好玩的线下活动让核心用户自主玩起来

用户运营的每一步都走踏实,以提供产品和服务价值为主。

活动运营——-活动策划

通过活动的设计与落地执行,有目的的提升各类运营目标。

吸引用户关注

拉动用户参与

强化用户认知

活动类型:补贴,话题,有奖活动,游戏活动(集福)

活动目的:拉新,促活,促销,品牌维护(知名度和辨识度),用户需求场景,用户关注热点,用户

活动步骤:确定目的–确定目标和时间–策划活动形式–跟进设计,开发和上线–推广资源就绪–风险和备选方案(技术,推广,用户,外部,法律,作弊)–活动预热–上线后时刻关注进展—公布活动结果—做总结(背景,目标,效果,分析,经验教训,后续计划,活动总结)

品牌运营——-商务,文案

在运营过程中通过整合营销策略,创意等方式,使用户对产品品牌产生认知和认可。

数据运营—–数据分析和反馈

通过数据分析,不断调整运营方案,迭代更新运营策略,从而更好的达成运营目标。

社区运营:

共同属性,互动和线上平台。

社区以内容为主体,社交以人为主体。

用户激励体系闭环(为什么要贡献内容,能获得什么收益,如果让用户持续地贡献内容)

通过制度管理成员,通过供需组建市场,通过平台传承文化,有稳定的自我运转机制。

社区成败的三个要素(定位,调性和用户激励)

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互动,展现,特权)

互联网运营之路漫漫长,想要做好,必须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对人性的洞察,对各个运营套路的熟练掌握,所有的运营最后的落脚点是给用户创造了价值。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20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