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读后感_800字_读后感大全

《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读后感800字

好吧,翻开这本诗集之前,我不知道黑塞会画画,结果,被惊艳到了。虽然他的水粉画略显稚朴(清晰的线条,明亮的色彩,简单的构图),但是正是这些略带立体主义的后印象派田园风光和建筑画(尤其是瑞士提起诺区的意式风情)里温暖的阳光和多彩的山水,恬淡而安静,以一种“主观化了的客观”,抚慰了黑塞一颗在家庭变故和世界大战的战火中颠沛不安的心,“它(绘画)是在艺术的安慰中新的隐遁”,“战胜了残酷的现实”。绘画和诗歌、小说,无疑是黑塞灵魂的栖息地。中年移民瑞士后,黑塞喜欢隐逸的生活,这一点,倒是有些类似同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
与画相辉映的是黑塞纯真细腻、对自然和文化充满热爱的诗歌。这本诗集的时间跨度几乎是黑塞一生的写照,青年时恋眷田园山水孤独叛逆,中年后饱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转而歌颂乡愁与和平,晚年则充满对人生哲学的沉思和颖悟。生于宗教家庭,又颇受东方哲学老庄思想、佛教思想的影响,黑塞的诗风比较特别,恬淡平和,清简自然,读来总有浮生若梦之感。
应该说,翻译者欧文是尽力的,力求诗意的语言,或者说译笔很优美。译者的古典文学功底应该不错,所以用词尤其典雅别致。
但是,这种中式诗歌的翻译风格恰恰在某些时候是败笔。例如那首《死亡兄弟》,窃以为粗粝一些口语化一些的语言,反而更能表达那种入骨的忧伤。有时候感情表达得过于精致时,会有造作之虞,会削弱作品的表现力。
清末的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但我觉得于文学作品而言,特别是诗歌,能真正抵达作者的内心,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如作者之口,拟作者之手,才是最高级的翻译所力求的境界。过于精修雅致的语言有时会流于纤细单薄,黑塞是男性作者,翻译后的诗却如闺阁女子婉约之辞,似乎不太妥帖。
翻译当然可以再创作,但是这个译本创作出来的,是译者自己的诗,而不是黑塞的。有机会找原著读读,才得真滋味吧。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