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告白与告别》读后感_1100字_读后感大全

《韩寒:告白与告别》读后感1100字

看着书名和简介,猜想着本书会怎样呈现荧幕的副产品,会不会主打跨界导演的新鲜历程?会不会有关于影片情节设定的解读和润饰?会不会只是一些拍摄过程中的边角料?……也算是耐着性子读完了,正儿八经地想要记下观感,挑来拣去的竟没什么所获,或许跨界经历的事,对于一个局外人而言,很难感同身受,又或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本就是阅读后的一种回味,实用与否?又或是说教明理?与悦读并无关联,仅以本文记录些许观感,以待更正。

《告白与告别》由三个部分拼接而成,包括影片的筹拍过程、导演对电影的认知、以及工作人员的自白。散漫的叙述风格、平淡的随笔短篇,偶尔抖落出拍摄过程的“笑料”与“曲直”,并没有对影片内容进行过多评述,就这样在互相吹捧中落下帷幕。如果本书作为电影拍摄的记事本,共同经历的人为彼此添上一笔,此去经年即便后会无期,留下这部作品作为见证,倒也是别有意义,可惜的是大多数人未必有这样的经历或想法。

看完本书的感受和看完《后会无期》倒有几分相象。为什么书名是“告白与告别”?阐述的观点为何并无关联?《后会无期》究竟讲了些什么?这是部一路段子频现的公路片吗?或许单看某个章节,单听某句警言,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串联成线后竟有些懵圈,不知从何谈起;又或许是缺少相似的阅历,无法领略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境。这一路究竟是怎样的故事?影片想要传达的理念?观者所理解的意思?恐怕早已越轨,任其肆意闯荡。

谈起韩寒,作家、赛车手、导演,“叛逆少年”、“国民岳父”……众多的身份、称谓、头衔更像是标签的存在,散发着一种无奈的佯狂,在这场个人与世界对抗的战役中,桀骜不驯的少年为某些群体带来了聊胜于无的心理安慰,华丽转型的青年也勉强使某些人群沉醉于自我催眠。可能是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很多人会拿韩寒和郭敬明作比较,对于二人的文学作品,没有关注便无法多言,就影片而言,更像是个人风格堆砌的作品,商业和艺术的空隙消磨着时光,在口碑上的诋毁与赞誉,不见得因此而分出高下,只好说是“劳有所获”。

不知不觉中就对本书进行了如上评述,做出评价似乎总是轻而易举,提及感受客观与否好像并不重要,究竟该用什么标准来打分?具体的依据是什么?或许给作品评分的选项本不该设定,既然无法回避评价,难免出现众口难调的场面;又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观念,评分只是作品的展现形式之一,不失为一种参考因素。

全文和告白、告别并无关联,对事物的看法取决于执笔者的立场,若是惯用个人的立场来解读,难免局限于瓶颈,索然无味。所谓告白与告别,或许如此:江湖悠悠离人愁,一壶浊酒喜相逢,若今犹在醉仙楼,几分清醒几分醉?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