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里的刀子》读后感_1300字_读后感大全

《清水里的刀子》读后感1300字

《清水里的刀子》——一把刀子放下很轻,拿起来却万般沉重

文/君向何兮

01.

石舒清:作家,男,回族,48岁,宁夏海原县人。代表作品有《清水里的刀子》《灰袍子》《底片》《伏天》、《苦土》、《开花的院子》、《暗处的力量》。

1989年毕业于宁夏 固原师专英语系。当过中学教师,现为宁夏文联一级作家。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已出版小说集四部。短篇小说 《清水里的刀子》获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清洁的日子》获第七届 《十月》文学奖,获得第五、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骏马奖。

02.

《清水里的刀子》是石舒清的一部短篇小说。穆斯林老人马子善的老伴去世了,马子善要在老伴祭日那天宰掉陪伴老人十多年的老牛来祭祀老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人和儿子对牛细心照料,并且也流露出对牛的不舍和对老伴的思念。然而,在祭日的前三天,这头牛在饮用水里看到了将要宰它的那把刀子,从此开始不吃不喝。

本篇小说从杀牛这件小事逐步引出生与死这个话题,同样也展现了人性最脆弱的一面。

03.

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现为一部短篇小说集,里面收录了“果院”、“娘家”、“黄昏”、“家事”、“列车上”“二爷”“父亲讲的故事”等短篇小说作品。

石舒清的短篇小说不温不火,意味深长。贫苦百姓的生活中蕴藏着人生的大智慧。书中的他们是落后的一代人,却也是坚守的一代人,坚守着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坚守着一个民族的脊梁。

书中还是有大量西北方言,或许这正合我意,在外求学,看到西北方言,顿时觉得很亲切,那种回乡生活又展现在我眼前。

读他的短篇小说总会将他的作品与鲁迅和贾平凹的作品进行对比。

总觉得鲁迅的笔锋有太多政治立场,像一把锋利的刀,一刀见血,虽然痛快,但你内心也舒服不到哪儿去;

贾平凹的笔锋过于描写人性的丑恶,使人觉得浮世浮城,恍恍惚惚,读来曾一度让自己有点怀疑人生;

而石舒清的作品写的很中立,像一部缓缓道来的纪录片,让人读着很舒服,一个个农家故事用西北方言出现在他的笔下,不好不坏,刚刚好。

百度百科说:“《清水里的刀子》的成功,不仅得力于它的主题的深刻和敏锐,也得力于小说氛围的营造和故事的推演。通过对特殊情境下人与物微妙心理的探幽考微,将老人马子善与一头即将赴死的牛之间的情感叙写得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惊心动魄。清水里静静地躺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刀子。

作品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宗教色彩,它告诉读者,它既是清洁的,也是神圣的。这篇小说的获奖以及在文学界产生的一定程度的冲击力,表明了石舒清在创作上的一次飞跃,给以西海固(固原地区)为创作母土的所谓“苦难文学”以洁净的精神内涵。”

第一次了解这个回族作家,在看完他的《清水里的刀子》后又买了他的《底片》与《灰袍子》,希望接下来的两本书同样也十分精彩。

很喜欢一位书友的点评:“当独特的视角与深入的思索渗进厚重的黄土里,宗教的虔诚情怀在朴素的高原农村,散发着浓烈的回族风情。当繁华落幕之后,生活莫过于四个层次,一是肉体的欲望,二是精神的信仰,三是灵魂的纯朴,四则宗教的虔诚。恰到好处的是,一把刀子放下很轻,拿起却百般沉重。”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7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