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传》读后感_2400字_读后感大全

《朱元璋传》读后感2400字

《朱元璋传》读后感

开卷有益,读完《朱元璋传》,感触良多,故集所思于一文。几点看法,甚为浅陋。

都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朱元璋的一生尤为如此。幼年时期生活困苦,后来遭遇旱灾与蝗灾,亲人几乎全部归西,无依无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寺院中混口饭吃,后来又无奈离去。真是祸不单行,可说是命运多舛。可是他却成为了几乎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驾齐驱的天子,可以随意感受一下其个人魅力和雄才大略。我认为,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没有之一。“暴秦无道而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汉高祖刘邦起事而后有天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布衣皇帝,而至少他在起事时还是一个小亭长,而朱元璋不仅仅是父母双亡,而且是穷的叮当响,甚至连饭都吃不起,几乎饿死,在这种情况之下“崛起于阡陌之中”,数年之后而有天下,不能不让人拍手叫绝,如果说还有人能与之比肩的话,那只能是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陈胜,然而陈胜在起义中失败被杀,未能推翻无道之暴秦。关于朱元璋从起事到统一天下过程中的成功,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领导者朱元璋的敢于决断,从谏如流。朱元璋从小就有领导者的气质,敢于决断,有担当,放牛时杀掉并吃掉小牛就是一例。而到了他成为虎据一方的割据者的时候,这份决绝便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好处,比如当面对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的不利局面的时候,他敢于决断,不拖泥带水,根据张,陈二人的性格特点确定了应战的布局,从而有效地保卫了发展之中的自己的根据地。还有就是朱元璋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书读的少,他就很能听取文人儒士的意见,并加以采纳,从而最有利于自己的事业,例如采纳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意见,从而有效地发展自己的实力,最终为在争夺天下的战斗中胜利奠定基础,他听从他人建议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作为一个好的君王,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固然重要,但他人的话语同样重要。】

他对将领实现了有效的控制。他把将领的家属全部接到他的统治中心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不但使在外为他出生入死的弟兄们放心,开心,安心,而且让他们为自己死心塌地的只为自己出生入死,因为那些家属还有另一种身份——-朱元璋驭下的筹码。将领若能一心一意为朱元璋卖命的话,那就大家都好;然而一旦将领心生异念,图谋不轨,那么其家属必然身首异处,无一幸免。这就是最有效的驭下之道。

他在自己的势力向全国范围内扩张之时,采用了稳扎稳打的战略,先去除京师的屏障,先山东后河南,然后攻取京师,灭元。没有采用常遇春的直捣京师的做法,这避免了冒失轻进所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将战争的主动权保留在自己的手中,顺顺利利地占领京师。而在其占领南方和西南方的过程中,采用恩威并济,武力攻打与说降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统南方,北灭强元。

他成功地处理了与士族阶级的关系,成功地成为了他们的保护者。朱元璋在起事之时是红巾军的将领,后来反过来抨击明教和红巾军,看起来很反常理,然而却再合理不过了,他必须依靠士族阶级来进行统治,因此他必须给士族阶级以保护,也就自然而然地反对造反的红巾军了。否则,他根本不可能实现对其占领区域的有效统治,遑论统一全国建立朱明王朝,因为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他的红巾军将领个个英武非凡,但却没有一个治世之良才,所以他不得不依靠士族阶级。

当然,朱元璋还有很多的优点,于此,我仅能枚举一二。他虽为明朝的开国之君,但是也饱受诟病,甚至于被有意的丑化,这同样让我想起了汉高主刘邦,毕竟他们两个既是同乡,又有着相近的命运。刘邦在某些方面被塑造为了小人,曹操也被称为“**雄”,但是我认为,乱世之中,“盗国者为诸侯”不应该受到唾弃或者不齿,他们能够统一天下就是对老百姓最大的好。话虽如此,还是要批判一下朱元璋,有以下几点:

大兴文字狱,创八股,立国子监,钳制思想。这是为了愚民,让老百姓安心的被奴役,这些被后来的清朝所借鉴,是中国在三四百年之中民智被极力压制,得不到发展,迎来清末的屈辱,可以说朱元璋负有一定的责任。

大力发展特务机构,限制言论自由,严刑酷法,实行恐怖统治。他想的是他朱家的天下固若金汤,谁反对,就杀谁,甚至于到了是每位大臣都战战兢兢的地步,这与唐太宗的广开言路形成鲜明对照。也许有人会说:唐太宗的父亲是隋朝的唐国公,又是隋炀帝的亲戚(李渊之母与杨广之母为亲姐妹),根基深厚,而朱元璋无根无基,不得不大杀功臣,严格控制,但是,我认为:功臣杀不得。我也听说过“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但是受人滴水之恩尚当涌泉相报,何况是曾经为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假如我是统治者,我不会和功臣们裂土封侯,但是我会给他们想要的生活,让他们安享晚年,至于他们的子孙后代,我会给他们提供学**和做官的机会,择优录用,劣者给予一定的土地,用汗水得到生存资料。

他太想让自己的后代过上幸福生活了,过了限度,就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王子王孙,一律不能种田或者经商,由政府提供钱粮,后来皇族的数量达到了两万多,超出了政府的承受能力,不得不改变政策,而且这种制度使得皇族子弟绝大多数都碌碌无为,成为大明帝国的蛀虫。后来的皇帝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除了对朱元璋感受颇多,我对《朱元璋传》这本书还有一定的异议。

我认为这本书不应该得到极高的评价,这本书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作者对朱元璋的评价有失公允。看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如果朱元璋真是像书中所写的一样,我绝对不会跟着他干大事,他也干不了大事,阴险狡诈,残酷冷峻,在他统一全国之前应该不会表现的太明显,不然他不可能走向权力的最高峰,作者用朱元璋来映射蒋介石,作者拿着这本书去干谒,他到了延安,所以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他干谒的媒介与工具,他需要讨好统治者,为自己谋求前途的光明,而不是因为他有一种欲望或者说是梦想去写好一本传记。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7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