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读后感_3500字_读后感大全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3500字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

一.何为怪诞行为学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经济人,会根据成本-收益原则来做出决定。但现实中人们往往会做出非理性的“怪诞行为”(也因此解释这类行为的理论即为怪诞行为学/怪诞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例如,一个青年人原本希望三年内年薪能达到10万元,结果三年内年薪达到了30万,而当他知道他的同学年薪为31万时,为什么又对自己的年薪不满意?人们为什么愿意花很大力气去疯抢对自己毫无用处的赠品甚至为之排队排上几小时?为什么人们对义务干活帮助他人感到很高兴,而给予少量报酬时反而不高兴?为什么我们总是“言而无信”,承诺一些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相同的阿司匹林,为什么50美分的管用,5美分的就不管用?为什么明明知道不要拖延却往往还是拖到了ddl?(解决拖延症的一大办法是引入外部监督,比如打赌或者强制的ddl)

人是很会找借口进行自我安慰的。会找诸如“我拖延么?并不是那么回事。只是到最后的期限,那个时候我又年长了一点,又多了点智慧。”的理由,然后心安理得的做出种种非理性的行为。

行为经济学正是要解释这些问题的。行为经济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行为,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行为经济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因此又被称为“实验经济学”


二.这本书讲了什么:锚定效应,参照效应,损失规避,所有权效应,社会规范,自我羊群,预期设定,安慰疗法,非诚实行为。


1.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下面是一个书友给的生活中运用的例子

  • 例子一:小朋友不喜欢吃苹果,妈妈可以问吃苹果泥还是苹果切片,而不是问吃不吃苹果。
  • 例子二:卖白粥的老板问顾客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而不是问加不加蛋。

2.参照效应。

一.人们很少作不加对比的选择。我们的心里并没有一个“内部价值计量器”,告诉我们某种物品真正的价值是多少。相反,我们关注的是这种物品与其他物品的相对优劣,以此来估算其价值。

二. 我们会用相对的方法看待我们的决定,就近与现成的其他选择作比较。而稍远一点的同质信息则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或者认为是两件事。

如果是买一个价格为38元的东西,在离15分钟远的地方只卖18元,你愿意跑这一趟吗?如果是一个价格为11038元的东西,同样在15分钟外的店里卖11018元,你会再多跑15分钟的路吗?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都说他们不会。

同样是15分钟和20元的衡量,人们却做了不同的选择,这就是相对论带来的问题

三.损失规避,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选择某一免费的物品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

四.确定效应。多数情况下,一旦拥有了某物,它在我们心目中就更值钱了。

所有权直接改变了我们观察的角度。冷不丁退回到拥有之前的状态无异于遭受损失,我们难以忍受

五.作者认为人有三种怪癖

第一种怪癖,我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

第二种怪癖,是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

第三种怪癖,是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

ps.生活中的沟通也是如此,

我们应该意识到:

1.如果我们想要别人知道我们的感受,我们有责任告知别人我们的想法,而不是天然认为别人应该理解。

2.即便你告知了别人你的想法,别人也有不同意的权利。

六.“自我羊群效应”。我们会基于自己先前的行为而推想某事物好或不好。我们也有与以前保持一致的倾向性(可能也是源于损失规避,或者最小努力以及最大准确度)

我们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事实上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对过去价格的记忆,和我们想与过去决定保持一致的欲望,根本不是我们真正偏好或需求大小的反映。

七.如果我们事先相信某种东西好,于是,它一般就会好(我们认为它不好,它也就会不好)。

我们期望什么,就可能把现实涂上我们想看到的颜色。我们的眼睛和大脑按自己的期望和方式对信息实行过滤——我们很擅长于说服自己想看到什么,看到的就一定是什么。

在实验中,事先不告诉他们,多数人选择加了醋的特酿;但一旦事先告诉他们所谓特酿只不过是加了醋的百威,他们的反应就截然不同了。加了醋的饮料一入口,他们就皱起了鼻子,马上要求换百威。他们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体验,而是因为预期。

事实上,只要我们把普通牛肉告诉顾客是北美草原水牛肉(可以盲测普通牛肉和特级牛肉)就足以影响我们的味道判断。叫一份外卖,把泡沫塑料包装去掉,把饭菜放到精致的盘子里,摆放整齐,就很容易让别人觉得更加美味

八.预期能让人们在声音嘈杂的房间里交谈,虽然不时地有些词没有听清,但仍然可以正确理解对方说的是什么。同样,有时手机信息上出现一些乱码,我们也照样能读懂它的意思。尽管预期有些时候让我们显得挺傻,但它同时又威力强大,用途颇多。

不但看到信念和预期影响人们对于视觉、味觉和其他感官现象的认识与解析,还会看到人们的预期能够改变他们的主观,甚至客观体验,从而对他们施加影响——有时这种影响非常巨大。

而由此引出了一种疗法-安慰疗法

暗示是怎样影响我们的呢?总的来说,有两种机制能够形成预期,使安慰疗法与安慰剂起作用。其一是信念——我们对某种药品、某个手术或有关人员的信赖或信任。有些时候,只要医生或护士来到我们面前安慰鼓励一番,我们就感觉好一些了第二个机制就是条件反射

 在实验中,几乎所有人服用维拉多尼后再接受电击,都说疼痛减轻。但是——如果所谓的“维拉多尼”只不过是普通的维生素C胶囊,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此外,作者还发现

人们受疼痛折磨越多,对止痛药品的依赖也越大,这种关联感也就越强烈:价格越低,他们感觉受益越少。在医药方面,很多人有一分钱,一分货的预期,你付多少钱,就有多大疗效,价格能够改变体验。在这个实验里,“维拉多尼药片”发挥了安慰剂的效力。但是,当我们把维拉多尼的定价改动,价格是每片2.5美元时,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声称该药能降低疼痛;但是价格降到10美分,这样说的人就只剩1/2了。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们感觉高价药品比低价药品更有效这一现实呢?我们是放任人们的非理性,因而继续提高医疗保健的成本呢,还是坚持要求人们使用市场上最便宜的普通药物及医疗手段,而不采用那些疗效更高、价钱也更贵的新药,剥夺他们的心理安慰剂呢?

九.社会规范下的心态

1.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的切换

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其中一个世界由社会规范主导,另一个则由市场规范来制定法则。社会规范包括人们互相之间的友好请求。你能帮我搬一下沙发吗?你能帮我换一下轮胎吗?社会规范暗藏在我们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里。它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即时回报的。你帮邻居搬沙发,这并不意味着他也必须马上过来帮你搬,就好像帮人开一下门——它为你们双方都带来愉悦,并不要求立即的、对等的回报。

另一个世界——与此截然不同——为市场规范所统治。这里不存在友情,而且界限十分清楚。这里的交换是黑白分明的:工资、价格、租金、利息,以及成本和赢利。这种关系未必是邪恶与卑俗的——事实上,它同时也包括了自立、创新,以及个人主义——但是它们的确意味着利益比较和及时偿付。

一旦市场规范进入了我们的考虑,社会规范就随之而去。一旦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换言之,社会规范很难重建。

现实中多一些社会规范,少一些市场规范,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惬意、更有创造力、更充实,而且更有乐趣。

2.不诚实的行为

亚当·斯密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质欲望,一种是取悦他的同类,另一种是不愿意得罪他的同类。

西蒙德·弗洛伊德是这样解释的,他说,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把社会美德内化了。这种内化引导我们发展到超我境界。一般来说,当我们的所作所为符合社会伦理,超我就感到愉悦。

作者认为,我们的确看重诚实,想做诚实的人。但问题在于,我们内心的诚实尺度只有在考虑重大越轨行为时才被激活

你正在上班,妻子打电话给你,说女儿明天上学需要一支红铅笔,让你带一支回来。于是你就从办公室里给女儿拿了一支红铅笔。做完这事,你感觉怎样?愧疚吗?

但是很有趣的是,当涉及到现金的时候事情就变了。

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假如办公室里没有现成的红铅笔,但是你可以从楼下小铺里花10美分买一支。碰巧你办公室里存放零用钱的盒子开着,屋里又没有别人。你会从盒子里拿10美分去买一支红铅笔吗?假如你没有零钱,恰巧需要10美分用,你会心安理得地从里面拿吗?

这是因为现金会更容易让我们把这件琐事和诚实联系在一起,进而激活我们的超我。

最后推荐几本跟怪诞行为学有关的书籍(排名不分先后)

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威廉.庞德斯通),牛奶可乐经济学(罗伯特.弗兰克),魔鬼经济学(列维特,都伯纳),赌客信条(孙惟微),免费(克里斯.安德森)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