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读后感_1600字_读后感大全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读后感1600字

之前口语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美剧——《gilmore girls(吉尔莫女孩)》,我们只看了几集,却对这部美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剧情主要围绕这位年轻的母亲Lorelai和她的女儿Rory展开的一系列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故事,最开始的印象就给我们展现出不同于中国的美国文化。

也许是因为Lorelai16岁就生下了Rory的缘故,她们之间不像母女更像是朋友,她们互相尊重彼此,身份不分高低,也几乎没有秘密。

我想她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中国大多数母女所追求却求而不得的一种令人羡慕的关系。

在中国的家庭里,大部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都是从小时候的亲密无间到长大后的相敬如宾。

小时候我们牵着父母的手,在他们两人之间蹦蹦跳跳,诉说着发生过的事情,小小年纪的我们对父母坦诚相待,毫无保留。

长大后我们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大部分时间不是工作就是忙着交际,连一个回家的理由都懒得去找;

长大后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不再向父母倾吐我们的心事、分享我们的经历,我们理所当然地说着“我们也有自己的隐私”,然后什么都不跟父母说起;

长大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开始和父母产生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三观,我们说他们的观念太封建太腐朽,而他们也接受不了我们这些人的新时代的观点。

以至于兄弟闺蜜成了我们最亲近的那些人,而我们和父母,似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单只是这部电视给了我这样的感觉,从各种渠道得来的消息都在告诉着我们中国文化和美国的文化的差异,我也不知道,这种文化差异是不是造成了两个国家家庭不一样的原因。

这本《美国,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样》,里面真实地记录了她所经历过的美国生活,给我们展现了最真实的美国文化。

里面有提到,美国人具有强烈的个人独立性,对他们而言,家庭和集体固然重要,然而个人独立性和个人权利至高无上。他们该和朋友出去就出去,不会因为家庭原因而牺牲自己。

而在中国,我们通常把家庭社会国家的重要性凌驾于个人之上,我们常说道:先有国,再有家,最后才有我们。

但凡做出了违反这一原则的事情都会受到社会和道德的谴责,不停地有人跳出来指责你,对你进行思想教育。

比如说孩子没有权利指责父母老师或是比他们年长的人。

父母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就算在孩子看来,那并不是真正的好,然而孩子一旦有所意见,就会被安上“不孝顺、不懂事……”的罪名。

父母对孩子的打骂成了理所当然,成了众人眼中所谓的教育的行为,反之,孩子若是打骂父母,就成了不孝子,就是一种不尊重父母,不被世人接受的行为。

而这种区别对待,来源于:父母是生你养你的人,是他们给了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如果没有他们,也就不会有现在你。

正是因为这种近乎根深蒂固的思想,让大部分父母理所当然地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理所当然地以一个“父母”或是“过来人”的身份对孩子指手画脚。

美国人这种强烈的个人独立性离不开他们从小的养成和锻炼。据我所知,美国小孩在出生六个月以后就和父母分开单独睡觉了,长大成人后,就自己选择以后的人生道路,主修专业,工作生涯,婚姻对象,不依附父母或社会之命。

而大部分中国父母都比较宠溺孩子,小孩到了几岁都还和父母一起睡,无论远近,上下学都接送孩子,不愿孩子独自出远门,怕出事怕走丢,不愿孩子去打寒暑假工,怕被骗怕被拐卖……他们打着关心孩子的名义,让孩子失去了独立的权利。

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孩子,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总是希望孩子能帮忙实现。一旦孩子的选择和决定没有按照他们的路线来走就会有一大堆的思想教育,无非就是说他们经历得多,我们还小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是非对错,他们总是说做父母的哪里会害自己的孩子啊,殊不知,他们所谓的关心,已经绑架了孩子的思想阻碍了孩子的行为。

其实,孩子并没有父母想象中的那么脆弱,也没有想象中的坚强,对待孩子,既要小心翼翼,又不能事事都管得紧。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