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读后感_1900字_读后感大全

《长恨歌》读后感1900字

无意间与《长恨歌》邂逅。
读完,心痛异常。可以说是,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不知如何是好。
一个女人四十载悲欢离合,青春年华,都如梦在眼前闪现。书中纤细精致的语言如轻盈的羽毛,交织着上海这座城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时代变迁。
这部书是一个上海女人的凄美笙歌,讲述了美丽的弄堂女儿王琦瑶哀伤复杂的一生。尽管下笔细腻,小说的叙事角度却仍然是站在一个制高点看上海,王琦瑶一生的命运,便是顺着城市的历史阶段而漂浮着的。她坎坷的爱恨情仇,沉淀的理想,从萌生、幻灭到躁动、凄怨,都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
小说开头便是王琦瑶充满了浪漫色彩的少女时代,围绕着竞选“上海小姐”事件,在解放前夕上海的背景下,王安忆浓墨重彩描绘她风华正茂、光鲜亮丽的生活。
这段时期,王琦瑶风头正健,正如小说所言,“上海还是创造荣誉的城市,不拘一格。想象自由”。王琦瑶在这种空气里,渐渐有了欲望,参加上海小姐的选举,虽然表面上做着平静的姿态,“心里却是热切的”。
王琦瑶是世俗的,所获得的三小姐之称也是这种世俗气息的概括,“她的艳和风情都是轻描淡写的,不足以称后,却是给自家享用,正合了这三小姐的称呼”。她用这种方式企图获得这座城市的认可,同时,也渐渐踏上了另一条道路——拒绝了对她死心塌地的程先生,做了有权有势的李主任的情妇。跟着李主任,得益于人们恭敬奉承的目光。她醉心于旧上海的繁华光影,甘做一只笼子里的金丝鸟。
然而,风云突变,社会却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爱丽丝公寓里的女人就如同蔓草,在这座城市漂浮。华服美景是弄堂女儿的梦想,但她不知晓,这看上去是在追求爱情和自由,实质是趋炎附势,渴望不劳而获。当战火纷飞时,她为自己编织了一个空洞的乌托邦家乡,在1946年后革命时期,也没有抓住从历史中逃脱的机遇,始终固守一方天地。
从爱丽丝公寓到平安里的女护士,王琦瑶光辉不在。上海小姐的繁华梦却成了她的心魔,让她始终固守自己的骄傲。爱情也如泡沫,怎么抓也抓不住。在康明逊、萨沙和老克腊眼里,王琦瑶是怀旧的工具,留着三十年前的幻影,缥缈,空虚。 真情假意间,谁也没有给她依靠和归宿。最终,王琦瑶为了保护李主任给的金条,死于非命。
乌托邦式的日常生活描绘,将政治和战争、革命都排除在王琦瑶的世界之外,社会现实因素被屏蔽。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和主流历史相疏离的女性世界。王琦瑶的乌托邦幻想是脆弱的。做着不切实际的梦,梦里繁华依旧。远离时代,故步自封,沉溺在自己温情脉脉的小天地里,逃避外部世界。可这个小世界是狭窄的,始终和外部更为广阔的时代洪流息息相关。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我们亲眼目睹了时代对一个女人的残酷剥夺,王琦瑶一切姿态都在表明,她想留住当年旧上海的时尚繁华,可是谁能够阻挡时间流逝呢?那些世俗的细节在时间的洪流里荡然无存,只余一首悲歌。
这场命运的悲剧终究没有被避免。在她生命结束之前,历史轨道早已注定,最终以“恨”字收场。没有撕心裂肺的痛苦与挣扎,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宛如水中花,镜中影,浮华不过是她临终前摇曳的灯光,一如当年王琦瑶第一次去往电影院看到的片场,模模糊糊中,结束了哀丽的人生。
在王安忆笔下,《长恨歌》是温婉的,细腻的语言勾勒这座城市的光影,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种种女性对于这个世界的细微感触。比如得体的旗袍、紫罗兰香型的香水,化妆的粉盒,弄堂里的鸽子,一扇扇门后面传递的流言,花白了头发的王琦瑶脸上略微下垂的眼睑…王琦瑶和这座城市,就在这一个个细微感触里浮现了出来,显得肌理分明。这样的叙述,脱离了历史叙述的传统框架,不再通过战争革命描述历史,女性视角和种种琐碎生活片段被推到书写的前台。
所有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弄堂里、公寓里。《长恨歌》叙述潜心于这种小,人们在《长恨歌》里看到的是许多现实的碎片,这使得小说的细节丰润饱满,也使得王琦瑶成了记载和书写中国现代历史一个侧面的载体,让读者通过她的视角,见证上海这一座市民之城的侧面。上海的一段历史、上海生活乃至上海风情和市民精神,也都伴随着王琦瑶的死亡,宣告结束。
王琦瑶和上海是分不开的。她便是旧上海的人格化象征,始终有着一个“上海心”,做着不切实际的浮华瑰丽梦,可这浮华梦在生活面前,却显得薄弱不堪。世俗的细节和虚荣转瞬即逝,如过眼烟云。王琦瑶的长恨歌和杨玉环的长恨歌是相似的,都充满了荒唐和无奈。她无数次想要抓住旧上海空虚幻影,最终两手空空。
世上一切都耐不住时间的消磨。空虚缥缈的幻境经不起现实棱角的触碰。繁华终将落幕,历史滚滚向前。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