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上的天使》读后感_800字_读后感大全

《针尖上的天使》读后感800字

勃烈日涅夫时代被认为是“停滞的时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利益集团把持的官僚机构越来越庞杂并且排斥变化。或许这就是马克思·韦伯说的“内卷化”。体制内的工作者无论领导还是职员都过着因建构国家的政治理念和个人价值观相矛盾而带来的双面人的生活。

按照威廉·洪堡的说法国家的唯一目的在于保障公民自由、保护公民安全,政府只充当“守夜人”角色。也就是说“国家”应是个体通向更好生活的手段而非目的。这是一家之言。在书中更多的现象则是官僚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不断强化所处机构的稳定。最终,作为“国家”形式的官僚机构将自身的存续变成了“国家”的存续。手段也就变成了目的。并不是秉承保守主义政治理念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就不会这样。这是“大政府”都会有的通病,只是带有宗教思想般政治理念的苏维埃政权在这条路上走的更快,被裹挟进这个系统的人对这个反应的正反馈更灵敏,进而难以逆转。

国家机构”会导致“人的异化”,也就是,人被国家机器所奴役,不是人主动管理国家,而是国家机器在主导人的思想。政治理念本身谁都狭隘是一回事,让所有人按同一套僵化的理念价值观生活就是另一回事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为了私利不断的为这套价值观表达自己的纯洁与笃定。计划在领袖纪念日前把半身像放到山顶并要求报道的学生,为表达自己积极的党性觉悟而策划纪念星期六义务劳动的编辑部代理领导,为了自己的和家人的安全才忠于机关的将军,为了保住自己的自由和饭碗的蝼蚁,都在不断的强化明面上原则正确的政治信仰,而背地里则一起拆毁了信仰的基础。

如果不习惯俄国文学,第一遍读这本书很容易被斯拉夫人的教名、父名、姓氏和昵称搞混,不过了解了这点小细节后对于人物关系的理解也有帮助。俄国文学对社会的反思是外人对那个时代的评说所不能替代的。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