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时品牌素养(第3版)》读后感_2100字_读后感大全

《2小时品牌素养(第3版)》读后感2100字

这本书算是定位理论的案例讲解,对于理解定位理论上不错的补充。

我个人对定位理论核心观点是非常认同的。我是定位理论的信徒,并以此来指导工作。

核心观点:

竞争的本质是心智资源之争

顾客消费的本质是购买品类而非品

我对本书中的部分观点有些不同的理解,为引用下书中原文同时尝试阐述下自己的想法。

【原文】

代表“电脑”就是联想品牌的基因,这也正是联想手机不会成功的根本原因。

新品牌应该看成建设,品牌延伸则是花钱破坏自己的心智资源。启用新品牌才是成长的模式,指望通过品牌延伸来实现成长壮大从中长期看行不通。

【探讨】

作者在书中多次批评联想去做手机业务,认为注定了不会成功。

举个例子,前几年三星手机是第一品牌,三星电视也是,三星就是一个品牌但多个领域是第一品牌。或者看看ge,很多领域都是第一品牌。连苹果都同时代表了手机和平板……事实说明不是一个品牌只能代表一个品类。

从商业运营的角度来看行业的进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维度,还有产品、资源、时机等等。电子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如果能做到极致化的产品或者颠覆式的体验,完全可以用同一个品牌来代表多个品类。只是这真的是极少数企业的特权,一般企业最好不要随便尝试。

同样,作者对TCL、康佳、长虹等企业的多元化质疑都有过于理论化之嫌,如果非要说做品牌就要数一数二就要代表一个品类才算成功,那成功的企业恐怕没几个吧。但这些企业的多元化不一定就不赚钱啊,想当年TCL和康佳的手机业务利润贡献都很高。

所以,这背后是个判断标准问题:是不是只有代表了品类的才能叫真正的品牌?

理解定位理论,应该限定在其自恰的逻辑体系里,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就是消费者购买的是品类而非品牌。辩证的来看待这个理论体系,定位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有成立的前提和条件。

【原文】

商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击败竞争对手,而竞争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它再也不是一场比赛,而是成为一场战争,一场企业之间争夺顾客有限心智的战争。

心智资源决定顾客的购买,是一个企业成长力量的源泉。品牌经营应该围绕着在顾客心智中建立定位而展开,不再是围绕着满足顾客需求而展开。

【探讨】

争夺品类的代表权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最后的胜利者只有一个。《商战》一书的逻辑底层就是这句话。

但对于众多中小品牌,差异化的满足用户需求才是王道,找准特定的市场细分,建立起自己的独一无二非我不可的细分品类,别把注意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

准确的说应该是:产品的关键是满足客户需求或价值,品牌的核心是细分品类。争夺品类代表权时关键是击败对手,但这反而是个战术行为,击败对手之后你要做的所有工作都还是要围绕用户需求或价值。

举个例子吧:intel算是代表了电脑cpu这个品类了,但当下的发展趋势是用户越来越依赖于手持终端,arm逐渐发展壮大。intel代表了电脑cpu这个品类又如何,消费者的需求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品牌自某个品类依然强势,但生意越来越小。

so,我们需要的是赚钱的生意,品牌是达成的一个方式而不是最终目的。

过于关注竞争对手是个坑,而且还不小。

【原文】

(有人提了很现实的问题:自己的品牌不够强势,在跟经销商博弈过程中比较被动)

你们所处的被动局面,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在终端消费者心智中打造品牌。只要在终端消费者心智中打造了品牌,让他们认可你的品牌,那么就掌握了主动权,分销商将不得不销售你的产品

【探讨】

这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理论推导。这个逻辑当然可以成立,前提是有足够的钱和资源做支撑。

中国企业往往首先是渠道型企业,因为企业首先是要生存。一个产品如果连起步的市场验证阶段都走不出来,要么产品本身缺少爆发潜质,要么经营团队能力偏弱,谈品牌就是扯淡的奢望。

勿忘无助!不忘初心,不要忘了产品的核心用户价值;不要拔苗助长,生存都没解决先奢望品牌,没有销量做再多的广告和公关都是自嗨。

别艳羡某些品牌所谓的先品牌后销量,这种方式前提是你有足够的钱去把海量的水一次性烧开到100℃,而且你不知道的是人家很早之前就已经通过样板市场测试建立了可复制增长模型。

【原文】

所以商业竞争的实质,是企业以品牌在外部市场展开争夺,作为组织的企业只是支持系统。

【探讨】

经营建立在产品销售的基础上,渠道是支撑,渠道商建立在理性的生意逻辑上;品牌是心智资源,建立在大众消费者的脑海里,看不见摸不着但一旦建立就会说极难逾越的护城河;产品是起点,渠道和品牌都服务于产品。

所以,不同的产品和行业竞争模型应该不同,渠道、品牌、产品哪个才是核心因素要具体分析。比如电子产品,品牌固然重要,但产品止步不前会死的很难看;产品的惊艳也可以一步登天同步拉升品牌。

应该说定位理论最适合的是产品同质化的快消品,产品本身差异不大,几乎不太可能建立颠覆式的体验,这种情况下定位理论针对有千万级以上的企业是行之有效的。

总结一下:

匆匆忙忙的做了个分析,点状的,确实没有梳理整个逻辑架构,相信看这本书的都对定位本身有一定的了解。

我的基础逻辑是:所有理论的成立都是有逻辑假设的,不能脱离了这些前提和条件来讨论甚至是应用,这是极其危险的。

我是定位理论的信徒,定位是有史以来品牌建立最强大的利器。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