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里的中国(全集)》读后感_1300字_读后感大全

《经典里的中国(全集)》读后感1300字

连续读了几本比较晦涩的小说,一再告诫自己暂时远离这些生冷的作品,但实在不愿拒绝这份免费的晚餐,于是还是选择勇敢,选择挑战自己,艰难地完成阅读任务后,感觉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完全书感受颇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孔子不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最早的老师,不愧是“至圣先师”,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他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他打破了传统礼法观念,打破了原先只面对贵族阶层的封建教育机制,使得普通大众也能有机会接受上述教育,并且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墨子提倡的“兼爱、非攻”等理念,简单来说“兼爱”就是“爱屋及乌,大爱人间”;“非攻”就是“战争不是解决争端最好的途径,反对战争,反对暴力”。我想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不是就源自于此呢!

3.我们常说“老庄”,将他们作为道家的杰出代表,他们都研究“道”,研究“自然”,但其实庄子和老子对于道的理解和应用是不同的。套用书中所说:“庄子希望让人清楚自己原本所处的不过只是个蚂蚁窝,从而能够生出心胸与志趣,离开蚂蚁窝,开放地体认蚂蚁窝以外的世界;老子却是整理了蚂蚁窝以外广大世界的道理,放回来教你如何处理蚂蚁窝,在这个蚂蚁窝里变得更强,更好。”“庄子要带人遨游其外,老子则要教人应付其中”。而我的理解是,二人虽同属道家,但庄子教我们“以小见大”,而老子则让我们“以大见小”。角度不同,各有短长。

4.时间发展到战国中后期,列国战事纷争不断,代表封建宗法正统的周(无论是东周还是西周)都已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战国七雄。国与国之间不是今天我打你,就是明天你打我!战争是当时的主旋律,代表各种治国理念的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代表王官学正宗继承者身份的儒家却因为周的没落而遭到各国王侯的普遍质疑,直到秦逐渐确立了一统天下的霸气,而秦变得强大正是因为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而荀子作为这一时期儒家的杰出代表,他的任务是极力恢复儒家在各国王侯心中的地位,恢复其正统地位。为此,他将儒家传统的“礼”与法家的“法”相结合,特别提出来不同于孟子“性善论”的“性恶论”,运用纵横家的“辩”周游列国进行游说,并取得了成功。可以说,荀子对于儒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5.从墨家的“墨辩”到孟子、荀子的“雄辩”再到纵横家、名家的“诡辩”,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服各国国君采取自家的理论,而为了增加自家理论的可信度,各家代表不惜自造历史,越古越好。而各国国君为了本国的发展,也广开言路,广招人才,积极鼓励各家发展自己的理论,在当时形成了“处士横议”的局面。两方面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学术、文化大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诸子百家各种文化学术理论蓬勃发展的时期,虽然诸般理论都是为封建帝王统治服务的,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今天读来,依然能够让我们领略诸子百家的思想与时代精神的独特魅力,对当今时代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效果。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以古为镜”,汲取古人先贤应对生活的伟大智慧,激发我们对当今时代的思考与实践。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