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集)》读后感_1200字_读后感大全

《道德经(全集)》读后感1200字

(减一颗星是因为我对这个版本的《道德经》的翻译并不满意,很多错漏。)

一、弱者生存——老子的生存之道。

与中庸之道有所不同,老子的道,似乎过于不及了。乍看之下,老者的《道德经》就像是一本为弱者提供的生存经典,在很多地方都能够体现这一点。不过如果仔细观之,又不如此。因为以老子的逻辑来看,弱者,就是强者,弱能胜强,柔能克刚。

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他的“上善若水”,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往低处流,地位卑下,而众人厌恶这种处境,可老子却要说它“几近于道”。再者他的“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更直接地体现了他弱者生存的思想。

无用之木才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否则是逃不了被砍伐的命运的。

二、愚民政治——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道德经》里时时刻刻充斥着老子的愚民思想。“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人民生活温饱,无知无欲,没有志向,也就不会犯上作乱,社会秩序也自然稳当。他甚至提出了“绝学无忧”。其实仔细想想也有道理,问题是有多少人希望这么活着。如果这样真的可以做到老子所说的“与物反”,那其实我觉得自杀是最快的方法。不管手段自然不自然,最后确实回归自然了。

老子其实自己也说得很明白了:“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说到底,就是愚民易治,这倒是实话。因此我觉得“以其无私而成其私”这句话用来形容老子也不为过。他提倡“后其身”,却是为了“身先”,提倡“外其身”,却是为了“身寸”,提倡“无为”,却是为了“有为”,这就是老子。

不过另外一提,老子不仅主张愚民,还主张愚君。“太上,下之有之”,也就是所,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要知道有他这么回事就好了,平时昏昏噩噩,什么都不要去做,因为道自然会帮他治理的。有事要做的时候,人民就会说:“这是我自己的心意。”岂不大治?

三、反儒家——仁礼均须废弃。

《道德经》里的有些篇幅明显与儒家背道而行,甚至有挑衅的意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是祭祀时用的用稻草扎成的狗,所以祭祀时它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而祭祀过后又遭人随意脚踏,它的存在,只是为了祭祀的需要,而不是出于人们的仁慈。放在这里来说,就是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这其实也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家学说了。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段话不可不谓辛辣。就是一条paradox,看起来并不通,但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但这还不算是最辛辣的。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可是直接点明了“乱之首”了。在老子看来,这些特意的“为”,都是祸根。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5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