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读后感_1600字_读后感大全

《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读后感1600字

对我而言,这是一本非常有益且值得再回头看的书,书中介绍了很多划时代的大师,旁观剖析这些大师的作者更是大师中的大师。渐渐觉得大师的存在大概就是为了不断证明身而为人本可以达到更高的高度吧,普通人虽无缘成为大师,但也能或多或少获得一些关于生活得更好的启示吧。

感触颇深的是:

️简单而真实的良知和基本价值,比如:

在《老奶奶与20世纪》中有“奶奶那许许多多聪明的侄子、侄女、女婿以及孙子辈,还有那些店老板,认为她之所以傻得可爱,就在于对基本价值深信不疑,而且力行不懈。”

在《怀恩师》中讲“教与学”实质上“教学最后的产物不是老师得到什么,而是学生到底学到什么。”老师教的不是“学科”,而是“学习方法”,学生从而学到该学科的知识。“学”是有成果的,“教”则是虚假的。

在《基辛格的再造恩人》中有:真正的强人是靠苦干和奉献来领导的,不会大权一把抓,而以建立团队为目的,而且治理事务是靠着正直,而非把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这种人不狡黠,简单而诚实。

在《英国最后一位异议分子》中有:他的良知促使他又一次成为特立独行的异议分子,以信仰和权力相抗衡。

在《弗里德伯格的世界》中有:从很早以前开始,我就不靠自己的小聪明赚钱了。我希望自己是因为做对的事情而获利。……然而,若是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符号和表象已成绝对的真实,人和物都沦为影子……

️时刻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在《老奶奶与20世纪》中有:不过,没有情妇的男人一样令人担心。这样,我就不知道他究竟跑到哪儿去了?”

在《赫姆和吉妮娅》中有:严格说来,她对办教育的兴趣不很浓厚,更别提管理学校了。她之所以兴学,是因为不这么做的话,女性将永远被摒弃在大学的门外。一旦目标达成,她的兴趣也就转移了。

在《美国报阀鲁斯》中有:这就是他这个人的态度:如果作家和编辑表现得好,要怎么做是他们的事,别自以为是地去干涉别人。

在《斯隆的专业风采》中有:我的工作是评估公司里的人表现如何,至于赞不赞同他们做事的方式就不是我的管辖范围了。”他从不对某一个“人”表示意见,只评断他的表现。

在《荒野上的先知》中有:只有像他们这样一心一意地追求,才能真正有所成就。其他的人,就像我一样,或许生活多彩,却白白浪费青春。像富勒和麦克卢汉这样的人,才可能让他们的使命成真,而我们却兴趣太多,心有旁骛。我后来悟到:要有成就,必须在使命感的驱使下,“从一而终”,把精力投注在一件事上。

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坚定地向目标靠近着而不额外纠缠。

️关怀他人

《老奶奶与20世纪》中有:总而言之,这个看似见地狭隘、滑稽的女人知道,所谓的社区并非收入、工作阶级和医疗资源的分配,而应以关心别人作为出发点:好比记得奥尔加小姐是如何看重侄儿,得知他通过考试得到学位时,喜悦之情不下于这个年老干瘪的老处女;好比千里迢迢地跑到郊外去听那“小葆拉”呻吟,她不过是已故仆人的亲人;又好比拖着酸痛的关节在五层楼梯上爬上爬下,就是要拿咳嗽药给一个老妓女,她因为在附近的街角拉客,多年下来,也成“老邻居”了。

《伯爵与女伶》中有: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个职位,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比我年长一代的人根本就不存在了。在我20岁的时候,周遭没有30多岁的人——他们都躺在弗兰德斯、凡尔登、俄国前线,或是依颂佐的军官墓地了。

甚至是《怪兽与绵羊》中:我常常在想,哪一个为害较烈——是“怪兽”,还是“绵羊”?哪一个比较不好——是汉斯追求权利欲的罪恶,还是谢弗的骄傲自负之罪?或许,最大的罪恶都不是这两个作古已久的人,或许是20世纪的漠然——也就是那位享有盛名的生化学家犯下的罪——这位学者既不杀人,也没说谎,但却拒绝做时代的见证。用古福音书的话来说,“在主被钉死在十字架”的时候,竟然视若无睹。

就像是佛学中讲发愿,为了自己今世工作健康富贵的是下等,为了自己脱离轮回的是中等,为了终生脱轮回升起菩提心的才是上等。但是“光是善良本身是不够的。”“如果要做个特立独行的人,一定要有技巧,而且要很小心。”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