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读后感_5500字_读后感大全

《自控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读后感5500字

这本书其实更适合家长阅读。

打开阅读后发现这本不是我要看的那本,那就简单记录一下有价值的部分。

家长或者老师必须牢记孩子自控力的培养一定不能过于简单化,或者运用统一的固定方法。因为每个孩子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和意志,所以那些固定的规则在一般情况下是无法解决个性明显的问题的。

错误1:让孩子的意志去配合并服从由家长或者老师所制定的某些标准。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人为地改造孩子纯真的天性。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确实能够通过后天的培育被改变,可是在这种天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却是坚不可摧的,它们会伴其一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错误2:孩子的自控力应该受到摧毁。只有当与孩子的意志相符合的前提下,顺从才具有内在价值。顺从的意义并不在于怎样顺从以及顺从的结果。强制孩子顺从于正当目标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意志,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意志去获取那些美好的东西。假如孩子们的自控力只是在强迫和高压状态下产生的,那这样的自控力就永远无法深入到孩子们的灵魂之中。他们更加需要的是家长或者老师教给他们判断的价值。

培养孩子的最佳箴言:尽量少用武力、体力或者其他类似手段;必须要晓之以理。对待孩子要有耐心,态度要温和,要因势利导。必须要因孩子的个性而异来运用这一箴言。你所碰到的困难越多,这一箴言应用的必要性就越为明显,并且你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此进行灵活机智的修正。

要想让孩子意志训练变得更加完美,一个最为关键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在一种充满理性的氛围里进行这样的训练。只有周围充满了理性,孩子们本身所具有的判断力才能蕴含和浸透着公正合理性,并且能够推动和促进相应的自控力锻炼。

假如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与自控力训练相关的理性准则可以被分解为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以这样的方法和途径对这件事情进行处理是否正确?比如说,使用一把锯或是一根针。2.这种做法是否彻底?你是否遗忘了一些未完成的工作?比如说,制作某件玩具或是制作一条围裙。3.这样的行为是否完美?比如说,你是否表现出了最佳的朗读水平,或者表现出了最佳的态度?4.你的行为是否明智?它是否可以带来令你满意的结果?比如说,期盼已久的野餐,或者是上课迟到。5.你的行为是否得到了他人的理解?比如说,某件事的经验教训,或是做一件事情所采用的方法。

以上这几个问题都可以将孩子理解力唤醒,而理解力是培养自控力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因素。

错误3:粗放式教育。“我们必须坚信,当孩子们在学习时,是可以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主要目的的。而这种理解就包含了判断力的参与,通过这种判断力就能够间接地培养孩子们的意志。”

错误4:命令式教育。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假如没有其他的原因,通情达理所表现出来的意愿在孩子的心目中分量要更重。即使有些情况下必须要使用强制性的指令,但是只要你能够对孩子进行耐心合理的解释,就能够达成你所期望的目标——让孩子心甘情愿的顺从。

保护孩子珍贵的兴趣

兴趣因素在孩子理性作用的发挥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从逻辑学方面来讲,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为一颗正在渐渐成长的心灵就等于一颗产生兴趣的心灵。可是,或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就是孩子们虽然已经认识到了某种行为的正确合理性,以及他可以达到这种理想状态的现实可能性,他的智慧和崇高的道德,可是却缺少了一种强烈的愿望。

能够产生这种强烈愿望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源自于外界的强制性作用;一种是在深入浅出的引导之下自然产生。假如这种愿望是由强制的外力而引发的,那么对于自控力的培养没有丝毫益处。假如是由深入浅出的引导而自然产生的,那么自控力在这个引导的过程里,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强化和锻炼。

为了鼓励和引导孩子们从内心中自然产生这种愿望,就必须要极大地激发他的兴趣。这就要求家长或者老师必须要拥有极大的耐心和宽容,而这所有的一切努力是都能得到回报的,你将会发现意志所焕发的强大力量,在这种强大自控力作用之下,孩子行为的质量也会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所以,我们所探讨的内容便涉及了培养孩子自控力的第二个基本法则:兴趣因素。

在孩子们的身上,许多因素都能够激发他们无穷无尽的兴趣,比如:好奇心、模仿欲、竞争欲、认知欲、争取利益的愿望、取悦他人的愿望、想要独立的愿望。

对于一个各方面都正常的孩子来说,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这些欲望和愿望都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中。这些欲望和愿望能够不停地让孩子通过利用他所具有的意志去得到、争取、征服某些事物。

孩子拥有好奇心——所以他渴望被发现;孩子拥有模仿欲——所以关注别人的行为与思想;孩子希望得到理解,并拥有知识——所以他渴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得以锻炼;孩子希望赢得利益——所以他渴望去发现和应用恰当的方法;孩子希望能取悦他人——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言谈行为举止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孩子渴望独立——所以他希望能够得到公正的判断与自由。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做到:

1.一定保证孩子始终拥有强大的好奇心、敏捷的思维和敏锐的感觉。

2.对于孩子的模仿欲要进行理智的引导。必须要保证孩子的模仿是一定范围里的最佳榜样。同时,这样的模仿行为能够激发起他的兴趣,并能够激励着他全力以赴

3.在引导之下,将简单的模仿变为进一步的效仿。我们刚才已经探讨了有关模仿方面的建议。可是,模仿或许是自发的,而且这种模仿如果是正确的,它应该是主观能动的。孩子只有在先接受刺激以后,才会模仿,然后,在模仿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效仿的欲望,这里就涉及了自控力的问题。你可以在他的内心里植入一些效仿的事件与人物,而且要利用每一个机会将效仿的概念灌输给他。实际上,你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开始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了。记住,高超的模仿力是自然界赋予所有孩子的一种宝贵天赋。

4.培养孩子的认知愿望。让孩子回答一千个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向你不停地提问。这种做法虽然有着一定的缺陷,应当适度进行,可是它所带来的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孩子们之所以会不断提问,是由于他们开放的头脑里不同思想的碰撞而发出了轰鸣声。

5.让孩子不断增强兴趣的欲望。在人类的所有天性中,这种欲望可以说是最强烈的源动力之一,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应当对这样的欲望进行合理的引导、发展与控制。假如这种欲望在实践中没有被正确地予以应用,那么它所造成的后果就一定是消极负面的。

那么,我们应当运用哪些方法来培养孩子增强自己的欲望呢?

第一,以往的经验。每个孩子都曾自私地想为自己谋取一些利益。出现这种情况时,你一定要保证孩子的记忆里会不时地回想起类似行为所产生的一些不良结果。假如孩子对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太清楚的话,请你一定要坦率地解释清楚,这并非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对身心有益的教育。

第二,借助于从心里渴望获得回报的想法。

第三,借助一些既定的“理论”。我们一定要通过一种途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充分地将理论应用到各种各样的具体实践中去。实际上,无论是在家庭、学校、幼儿园、社区、邻里之间或是城镇等生活范围内,总有一些准则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准则,这些准则也是捍卫和确保共同福利所必需的。我们可以将这些准则笼统地概括为“尊重”:要尊重别人的自由;尊重别人的权利;尊重别人的观点;尊重别人的习惯;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尊重别人的机会;尊重别人的自由;尊重别人的命运。你可以将以上这些准则变成信念或格言,并让这些信念对孩子的生活起主导作用。

6.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思想。

注意:

当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时,一定要用一种请求的语气与其商量,而不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假如孩子服从了你的要求,一定不要忘记对其表示感谢。假如孩子非常的顺从,你应当表达出你的欣赏。要真心实意地感激孩子所提供的自愿帮助,并偶尔带给他一些意外的小惊喜。假如孩子办事非常仔细谨慎,那么你应当马上表示出认可和赞许。

7.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几个途径来对孩子们的独立精神进行培养:

第一,借助于想要拥有某件物品的心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应该像那些拥有财产支配权的继承者一样拥有很多东西。家长或者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所有权,不要只知道一味地向他们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而无视他们所应有的权利。

孩子们不仅要有自由地支配自己日常生活的权利,还应肩负起一定的责任,要成为与责任相关联的物品的主人,比如:一小块土地,一只小动物,一艘小船,一套工具,各种制作小物品的机械,一些工作上所用到原材料等。

第二,借助于社会生活经验。只要进行合理的约束和管制,那么如商场、工厂、农场等公共场所都能为孩子提供一些了解社会生活或是做一些社会实践的好机会,这些活动将会培养孩子们处理发生在公共场合中的特定事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与自主意识,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独立性大大地增强,这是毋庸置疑的。

不管出现何种情况,都要尽量让孩子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独立判断,这是家长们非常明智的做法。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将最大限度的自由给孩子们。但是,这种自由可不是无限的,而是必须要有一定的范围,它一定要符合孩子们最大利益。孩子们迟早都要独立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可问题是,孩子将来的自由究竟是发自内心的自由,还是经过批准和许可的自由呢?孩提时代所形成的独立和自由能够为今后的成人自由打下基础。所以,一定要尽量让孩子发挥独立意识,并不断进行调节和控制。

不要让孩子被你的狭隘观念和想法所局限。尽量不要对他进行一些强制性的支配和控制,要学会将控制的缰绳放得更长一些。这样既能对他进行很好的照顾,又能培养孩子们的自控力。假如孩子在实践生活中受到了伤害,那么请不要害怕,因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孩子犯了错误,那么你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对他们进行言传身教。你可以像讲故事一样将你的建议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听,并将独立自主作为建议的主要内容。

千万不能因为怕麻烦而轻易地对孩子说“不”。

当你没有经过慎重考虑以前,千万别对孩子脱口说“不”。

遇到事情,一定要先仔细认真地思考。假如你对自己感到非常满意,那么你可以向孩子讲述你的思考过程。假如你觉得很糟糕,那么你应该借这个机会让孩子吸取你的教训,也要大声地对他讲出你的思考过程。假如你真的犯了错,那么就必须坦率地承认错误,并进行理性的分析,只有这样做,才可以让孩子们更尊重你。

当你的观点正确时,一定不要表现的得意扬扬,你可以用你的正确观点巧妙地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假如你的判断与孩子的意愿相悖,而且你也不希望以此对孩子进行教育,那么你可以将你的想法告诉他,并坦诚地表明你的反对态度。当必要的时候,尽量轻松地说“不”,要学会拒绝他人。

当你有明确正当的理由说“不”以后,就别再轻易地说“是”。同样,也不要在已经说“是”的时候再改口说“不”。当反对某件事时,必须要拥有正当合理的理由。

不要说对孩子说“知道了,我无所谓”,因为这样的话意味着你的教导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假如在解决问题时,根据的不是你的思路,那么就应该坦诚地说出这个事实,以此获得孩子对你观点的支持。你偶尔可以引导孩子们去做一些英勇的冒险行动,当然,冒险的前提是你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

当孩子们处于逆境之中时,一定要鼓励他们忍耐和坚持。当孩子们犯了错误时,激励他们勇敢地进行自我批评。当孩子们的独立决定和冒险行为产生了良好结果时,你应该鼓励他们要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

培养儿童兴趣法则

一般来说,孩子们的兴趣是与生俱来或者由内心所发的。可同时,又有大量的实例证明自发的兴趣是能够进行培养和开发的。正是由于兴趣存在着后天培养的可能性,因此,詹姆斯教授才会发表了以下这些有关“兴趣法则”的论述:

第一条兴趣法则:当面对枯燥乏味的事物时,一旦将这些事物与你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关联,就会变得十分有趣。

根据这条法则,我们提供了以下三个实用准则:

1.在孩子的生活里,尽量将一些沉闷乏味的事物与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关联。也就是说,让那些枯燥乏味的事物从那些对孩子们具有天然吸引力的事物中获得原来没有的生趣。

2.从那些能够自然引发孩子们兴趣的事物入手,为他们提供一些和这些有兴趣的事物有着直接联系的目标。

3.你可以渐渐地将这些最初设立的目标与你所期望更长远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你可以利用某种自然有效的方法,将新设立的目标与已实现的目标巧妙地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兴趣就能由这个点辐射到另一个点,直至盈满整个目标体系。

总之,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一种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将孩子们对目前工作的兴趣激发出来。然后,在激发起孩子兴趣的基础上,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些迂回的方式将这样的兴趣与你与你所期望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第二条兴趣法则:自发的兴趣一般很难持久地坚持下去,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节奏。对于成年人而言,始终保持兴趣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对于孩子来说,自发的兴趣就更加变幻莫测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如下有价值的建议:对于一项不断重复的工作或者任务来说,要不时地令其以以下新面貌出现,要不断提出一些新问题,让人们找到挑战和刺激的感觉,换句话说,就是要经常进行一些变化。

第三条兴趣法则:在孩子们的生活里,出现在眼前的,触手可及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真实的、最有趣的。在我们的世界里,存在着种种不同的事物。人类的大脑源源不断地将那些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正因如此,我们的生活才拥有了无穷的乐趣。例如:数量单位=苹果或洋娃娃;自由=按自己的想法吃掉全部的果酱;上帝=一个隐身的巨人,可是,由于上帝是无处不在的,因此人们在一只旧鞋里就可以找到他并把他拴住——我们的确会在一个开通的物理学教授家中看到这种教导方式。所以,一定要让孩子的自控力变成具体实践的原动力。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