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2000字(2)篇_读后感大全

查令十字街84号

作者:海莲·汉芙

1949年的纽约,曼哈顿一间没有暖气的公寓里,三十三岁的穷作家海莲,偶然看到一则伦敦旧书店的广告,凭着一股莽撞劲,她开始给这个伦敦地址写信。这一写,就写了二十年。很多年后,她和这家书店的通信集,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不断演绎。而那家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三十多年来,人们读它、写它、演它,在这段传奇里彼此问候,相互取暖。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每次写读后感都有点纠结,怕我的文字写不出她的美。这本书耳闻已久却从没看过,直到看到崔老板的查令街漂流图书馆开了第三家店,我突然有点好奇,这个听过很多次的“查令街”到底是个什么街,看了后原来如此。

这本书很特别,不是在讲一个故事,而是用跨越了二十年的几十封信件往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很长的“故事”,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就是普普通通的几十封来往书信却让人感受到很多美好的东西。

作者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海莲汉芙是一个住在美国纽约的单身女作家,因为不满足于纽约的书店供应,选择了从远在英国伦敦的一家二手书店邮购那些她喜欢的古旧书籍,这家店的地址就是查令十字街84号,也就是书的名字。全书的内容也就是海莲与店员德尔,以及其他店员,后来还加入了德尔的妻女、邻居老太太,以及海莲和自己的三两好友之间的书信往来,包括了购买不同的书,到后来变成朋友,相互赠送物资、礼物,一直延续了二十年,这其中当然是以德尔为主。而直到书的最后也就是过了二十年,德尔去世,他们所有的交流都是通过写信,从未见面,海莲也没有实现自己去英国实地看一下这家书店的想法,这也是一种人生的遗憾吧。最后的最后,斯人已逝,书店也已经撑不下去而变成了一间酒吧,有些东西也只能活在想象和记忆里了。

我觉得这本书被人所喜爱,可能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女主海莲对于书籍的热爱,书籍是她的精神寄托乃至整个世界,也有人称这本书是爱书人的圣经,大概是说很多人可以循着女主的购买记录去一一阅读那些出现名字的好书,只是年代关系,对我来说实在是知之甚少,有印象的也就是有本《傲慢与偏见》。或许时间是短暂的,人生也是短暂的,但书籍中蕴藏的知识和传承却可以是永恒的,这种精神世界的力量也是巨大的。

然后,是女主与德尔和其他人员之间真挚、纯粹的情感,还有真诚与信任。难得这本书居然没有明显的爱情,当然在德尔与女主之间那种若有若无的情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还有就是“写信”这种自带文艺属性的行为,那种一字一句的斟酌,和相互等候回复的期盼,也确实比现代的即时聊天工具更有感情色彩,试想一下,如果女主经历的是某宝的那种“亲,可以包邮吗?”那种购物,大概也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存在了。

想起那句很文艺的话:从前车马慢,书信也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再者,不得不说全书的最后是有一点遗憾的,经历了二十年的时间,双方曾经计划、邀请、承诺了无数次的英国伦敦之行终究是没有实现,而这二十年里,却是在书信里见证、了解了彼此每个人甚至是两个国家的生活变换和时代变迁,让我不得不感叹,时光飞逝,有些想做的事情还是要尽快去做,不要老想着等有空了等有钱了等有心情了才去做,到那时或许已经来不及了。人生苦短,岁月不等人。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大概所有的感情都是无处安放,唯独这种尤其困难。

靠你越近/离你越远/心放的深/却总是无言

有意无意/有情无情/我以为你明白我

你恨我吧/你爱我吗/你走不开/是为谁挣扎

谎言真话/我都收下/只要你是/爱我的

快乐与痛/难舍难分/你迷了我/我乱了你

梦里有梦/都不要醒/从今以后/再没有怀疑

要一句话/心里的话/你一直都爱着我

爱着我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2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