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伊万》读后感_900字_读后感大全

《傻瓜伊万》读后感900字

这个乍看起来让人无法相信出于托尔斯泰之手的童话故事,最终还是通过一些细节处的笔法、以及“傻瓜伊万”“傻”的方式展现出了托尔斯泰的个人特质。

故事的结构相对简单。一方面,故事采取了类似于三只小猪的设定和在童话中非常典型的重复叙事。另一方面,托尔斯泰引入了妖怪这种超自然的动因,故事中的戏剧成分都起源于超自然动因,如把麦秆变成士兵、把树叶变成金子等等。有趣的是,戏剧成分虽来自超自然动因,却终结于自然的、人性的方面。例如,同样是大量制造金钱引起通货膨胀的计策,在塔拉斯的王国里可以奏效,在伊万的王国里却毫无效果。三兄弟的命运差别最终归结到了人性上。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一个好的童话故事。

傻瓜伊万的“傻”,体现在他不属于、也不认可人间被公认的某些秩序,例如脑力劳动优于体力劳动、金钱是通货而不是一般商品、人应当优先为自己考虑等等。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托尔斯泰完成了一种对于社会运作方式的现象学还原:他揭示的是哪些信念是必要的,而哪些信念仅仅是偶然的、并且细看之下大有问题。这是一条富有基督教气质的路线:耶稣作为一个“神圣的愚人”,实现的也正是这种现象学还原。不仅如此,在傻瓜伊万的身边还聚集起善良愚人的社团,体现出一种卢梭式的有关半文明的原初状态的理想。这种理想的预设在于:可能有一个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状态,终结这一状态的恰恰是文明的过度发展。

矛盾的是,托尔斯泰并不像卢梭那样拥有对技术发展的警惕。卢梭的思想之所以能够自恰,是因为他清楚地看到高尚被技术以及随之而来的人性变化所终结。而托尔斯泰似乎没有看到这一点:在篇末,劳动人民轰轰烈烈地搞生产,建立起工厂企业,山乡面貌日新月异——而在如此巨变之下,伊万及其身边的愚人要怎样才能维持那种原始基督教式的人性?托尔斯泰的矛盾,也许恰在于他一方面深陷一个技术化了的时代,一方面又有着俄罗斯性格中对农奴的半开化状态的思乡病;前者搭载在线性时间之上(正是这种汲汲于功利的线性时间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个只有伊万们而没有塔拉斯和老妖们的世界是停滞的,没有故事可言),而后者恰恰会被这种线性时间所消解。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2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