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黄瓦》读后感_1000字_读后感大全

《红墙黄瓦》读后感1000字

抱着睡前助眠读物的期待翻启,却只用了一,两,三口气读完。一部象科普读物的作品最后却让我热泪盈眶。

可能是天生的“itchy feet ”让我始终离家乡太远,将近20年的漂泊生活经常让我对在北京的前半生有隔世之感。“生于斯,长于斯”也是说得没有底气,有一点点背叛的惭愧。

20岁的时候买了一张北京博物馆通票年卡,大的博物馆还是要买票,比如故宫,雍和宫,十三陵。但是一些不甚热门的小馆小庙则是免票参观。于是以前之于我只是地名,车站名的很多地方,都是那时涉足的。比如万寿寺及碑林,天宁寺,白塔寺,包括国子监也是那时去的。

先后去过十三陵两次,都是纯粹的游者,没有事先仔细了解明史,甚至不记得明朝有几个皇帝,所以对于哪个陵寝属于哪个皇帝完全没有概念。只是走到哪个陵就逛逛,和逛北海天坛也没什么两样。书里用了很大篇幅介绍十三陵,确实十三个陵寝一一介绍也需要费些唇舌。而现在结合之前读的明朝的书,把每个陵墓的规模背景风水和他们的主人生前一一对应之后,边读边心生感慨。尘归尘土归土之后,得到了的,何尝不是生着的时候失去的。

越读到后面,越是有共鸣,好想找个完整时间重游北京大大小小的庙宇陵园府宅。其实是更想带着自己的孩子们,让他们和我一起重温,也让他们了解他们妈妈的家乡是何其壮观瑰丽历史悠久,跟他们“生于斯”的地方大不相同。

谢谢作者的这部基于专业研究和专业热情的作品。当然,也感谢她培养了一个集娱乐和文化于一身的儿子。顺嘴说一句,做饭做家务时的背景音,“晓说”,一直是我的选择之一,以后也会是。

书中写到郁达夫说:“所以在北平住上两三年的人,每一遇到要走的时候,总只感到北平的空气太沉闷,灰沙太暗淡,生活太无变化;一鞭子出走,出前门便觉胸舒,过卢沟方知天晓,仿佛一出都门,就上了新生活开始的坦道似的;但是一年半载,在北平以外的各地—除了在自己幼年的故乡以外—去一住,谁也会得重想起北平,再希望回去,隐隐地对北平害起剧烈的怀乡病来。” 我却没有离开北京时的舒阔情绪,只是离时伤离别,思乡情更浓。

哦对,不得不说,说起吃来,还是有点败笔的。什么?炸酱面的面码有广式香肠丝?摊鸡蛋丝?想象着小碗儿肉里嚼出来广式香肠,就欲望全失了。 顺嘴一句,我打小儿只爱锅挑儿不爱过水呢。

这么长无病呻吟的废话都能看完,你不是真爱又有谁是?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7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