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工厂》读后感_1700字_读后感大全

《盗梦工厂》读后感1700字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还以为是盗梦空间的小说版,然而封面并不是小李的绝世美颜,这简直不符合小说的发行宣传原则啊,再仔细一看,原来并不是,这是一部对于现代教育抨击与反思的随笔,因为是随笔,作者简直是想到哪就写到哪,而且有大篇幅的重复和一堆老生常谈,或许是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个想法吧。整本书完全是对于现行教育体制的抨击,充斥着对于个性化教育和梦想教育的崇拜,虽有些道理,但却略有偏激。整本书的前面三分之一是精华,中间三分之一是老牛拉破车加絮絮叨叨,最后三分之一不过是勉强结尾而已。
或许是得益于赛斯自己在科里行业从业的经历,他在本书中从未将教育与社会发展潮流分离,而是以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为最终目的,而在阅读本书之前,在我心中教育更多的是与个人发展相关,一个人发展而带动整体前进。但在本书中,赛斯认为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经济体制发展而设,一直将走在这条限定的路上。他提到当时用于说服工业界接受不使用童工让他们接受教育的理由之一是:受过教育的孩子更守规矩,工作效率更高。所以,现在我们的学校里还在训练孩子们排排坐、服从指令并不是偶然的,它曾经是对未来经济的一种投资。人们期望通过培养孩子的服从性来获得长期的高效率,以替代廉价童工所具有的短期经济优势。因此,大规模的教育并不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或是培养专家学者而设计的。它的发明是为了迅速而大量地制造符合工业化体系要求的成年工人。而现在这种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纯粹精准重复的工作将会在不久消失,而教育也必须随之改革,今后教育需要培养的人才是有着独立想法,敢于发声,勤于实践的人,如果我们教育无法培养这样的人才则将是失败的。
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发展,现在的教育与以往发生的另一个深刻变化就是教育资源变得不再稀缺,学校不再是唯一可以获取知识的场所,大型图书馆也将不再是一个学校实力的象征,电子图书、授课视频在网上比比皆是,人们比过去有了更多的渠道去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但在未来,学校仍将是学校,这是由于在网络视频教学过程中无法建立与现实教学中常常发生的感情链接,而这种感情连接则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和重要成果,在社会上打拼的一群人中会由于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生而产生相对比较亲近的感情,而这在个人发展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即使在这个教育资源俯拾即是的现在,学校的存在也不会动摇,不会出现教师大幅减员的情况。
现代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为了获得更高的名词。更好的名声,更低的录取率,更多的资助,学校的激情并不在于激发人们终身学习的热情,在于试图用教育这一本应打破社会阶层的工具将精英阶层与大众永久性地隔开。现代工业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驱使教育更看重某些可量化的标准,以便高效率地为合适的岗位挑选合适的人才,由此而催生了名校情节,促使学校在如何推销自己上下的功夫比如何让学生调整梦想做的更多。
在书中作者用一个精准的短语概括了我之前对于教育功能的困惑,教育应该是调整梦想,让学生学会调整梦想,不扼杀学生的梦想,但要让学生学会脚踏实地实现梦想,让学生学会抱着正确的态度学习,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谋得一席之地。但是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教育体制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体系,有教学大纲,有量化标准,老师也习惯了现在的教学方式,他们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被教育出来的,而且没有了量化标准又该如何知晓教育是否达到了适当的水平,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最有力的抱怨是实践,其实我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既然都已经发现了教育的失误,其实可以从民间力量出发,探索路子,再倒逼公立学校改革,比如之前的南方科技大学还有很多私立学校都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相信在未来,教育改革将慢慢成形。
虽然书中有不少新观点,但是对于基础教育嗤之以鼻,过分鼓吹梦想和个性化教育,对自律和他律意识重视程度不够等观点却是不同意的。就我受教育的经历而言,虽然基础教育存在刻板且有脱离实践之嫌,但却是构成一个人基本文化素养的底色,对个人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自律与他律都十分重要,如果没有自律或是没有他律,空谈个性化和梦想,教育将会一事无成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