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读后感_1400字_读后感大全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读后感1400字

翻开此书,那句“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引人深思,此句翻译过来为:天下只有平庸的人才既不会因取得的成就获得世人赞誉,也不会因犯下的过错而遭受世人唾弃。众所周知,李鸿章和梁启超是政敌,可梁启超没有囿于政见和成见,并深知“盖棺论定”是不适的。梁任公作传,绝然不为歌功颂德,或鞭挞罪责,而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李鸿章是个有才之人,最开始作为优贡生客居北京,因才能受曾国藩的赏识,成了曾国藩的学生,而且李鸿章是个人天资聪颖,在某些方面,如外交,李鸿章比曾国藩强得多。其关系如同管仲和鲍叔牙、韩信和萧何的关系。李鸿章一生的学问、见识没有一样不是靠着曾国藩的提携和成全。张之洞和左宗棠常与李鸿章并称“李左”“李张”,但论其器量,两人都不如李鸿章。
说到李鸿章的才干,不可不说李秀成,“二李”大可抗衡。曾家兄弟合围雨花台之后,在江苏各地和南京的大小战役仍持续着,并让李鸿章费尽心思,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勉强求得了表面上胜利的人,其为李秀成。可李秀成跟错了人,天并没有偏袒他。
可他正处的环境,文化转化之难、社会积垢之深、朝廷颟顸顽固之要命、社会可用人才匮乏……
李鸿章身处历史的转折点,也有其不足和可惜之处。他死守着中体西用的框架,不识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识民权之利,不识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洋务运动中只照搬其机器、枪和炮,并以中国的政治、教育、传统文化为荣,认为中国的这些东西比西方的更加先进。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也成了众矢之的,他几乎被骂到体无完肤。梁任公说,客观来看,李鸿章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列出了十二个责任。但甲午年九月、十月后,清廷上下到处都是外行人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号令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如果把责任全归于李鸿章身上,这也是不能接受的。
也不难理解,为何梁任公对李鸿章为人发出感慨,敬其才干,惜其见识,悲其际遇。
李鸿章是晚清最后几十年中独一无二的人物,他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他兴起洋务运动,创办轮船招商局,以图自强;他建立起中国第一代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他是晚清最后几十年在国际舞台上最有影响力的人,参与《中俄密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几大条约的谈判。
“李鸿章是一个有才干却没有学识的人,有阅历却没有血性的人。他并不是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但到后来他却只是弥缺补漏、苟且偷安地等死。他在没死之前,对待责任从来都不推卸,却从来没有立百年大计以泽被后人的志向。正如谚语所说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中国朝野上下所有人的心理,莫不如此,而李鸿章不过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虽然如此,现在满朝二品以上的大员、五十岁以上的高官当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过李鸿章的,这一点则我敢肯定。唉!李鸿章时代的败绩已经屡见不鲜了,今后这样内忧外患的风潮,还将会超过李鸿章时代很多倍,而如今想要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却几乎不可能了。一想到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我不禁毛骨悚然,不知道最终将会走向何方。”
关于此书,我就谈这么多。最后再引石国鹏老师的话作为我对此书的推荐语:晚清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乎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著者于时局稍有所见,不敢隐讳,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梁任公于李合肥逝世之次年写就的《李鸿章传》,岂可不读?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