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史(诺贝尔文学奖文集)》读后感_2400字_读后感大全

《罗马史(诺贝尔文学奖文集)》读后感2400字

无韵之伊利亚特hhhhh“彻底而广包性的学术价值,又有生动有力的文学风格。蒙森结合了丰富的资料与精确的判断、严格的方法与年轻的活力,而又以艺术的形式将它呈现出来”——颁奖词。就文学性而言,很高,故值得像读史记那样一遍又一遍地读。对于罗马历史的大框架不陌生,加上半年前已经贪求速度地阅了一次,这次要慢慢玩味,毕竟读文学作品心思得细腻些,这点是一直所缺的。尽管大一时刘文菊老师就说读小说不能只关注情节,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时代背景人物背景等去分析,她谓之“深度阅读”。可惜几年级只听,却没有去践行,习惯或者说性格总是难改,一味贪快则欲速而不达的道理,谁都懂,可是常做不到。可见人并非很理性,至少有些人。题外话。

蒙森夹叙夹议,议论很到位,偶尔过火了。但瑕不掩瑜,一个文笔极好文学修养极高的人,议论起来有点失偏颇也能理解,或者叫看出真性情。如颁奖词所言,任何年轻人,读了他笔下的汉尼拔与凯撒,都会对军旅生活充满向往,如果统帅是他俩那样的人物。二人是四大名将之二,另外两个是亚历山大大帝与拿破仑,3/4都产生于希腊化时代(从约前340年直到公元)。

汉尼拔是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人物,凯撒身上也有悲剧色彩,但远不如前者浓厚。蒙森笔下的汉尼拔悲壮而崇高,一次次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向命运抗争。此处的“悲剧”,指的是崇高而悲壮,而不是指悲惨。尽管他的最后十来年,对于芸芸众生是很惨的,包括他的死,但对见过大风大浪的他而言也没啥。作为一个爱国者,他最后为国而死,尽管他的国,实在说,并不爱他,甚至害怕他厌恶他。我没有忘,当巴卡带着他的几个儿子(汉尼拔是其中)艰难经营西班牙,当汉尼拔在意大利攻城略地,急需迦太基本土的援军来成为压垮罗马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帮助巴/汉的军队逃离困境时,他爱的那个国无动于衷,始终没有给予任何帮助。谁说人类史上没有能与长征相提并论的事件?色诺芬带着两万雇佣兵从巴比伦回到希腊,势单力薄缺衣少食,一路都是敌意与攻击,最后大部分人安然无恙。汉尼拔就更值得歌颂,翻越比利牛斯后再翻越阿尔卑斯,愣是靠着两条腿翻进罗马的后花园,一路还受到各部族的攻击,他却在人生地不熟的山口大败了他们,自身损失极小。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当从阿尔卑斯南坡下来进入波河平原时,那支疲惫之师至少减员了一半。仍能轻轻松松连续几次大败罗马的大军,坎尼之战和前后罗马的几次大败,让罗马城里家家披麻戴孝,就像长平之战后的赵国那样。罗马士兵是古典时代最优秀的战士,硬杠的话汉尼拔皮洛士甚至亚历山大都赢不了,汉尼拔能连续以极小代价大败他们,是因为其一流的作战指挥艺术,简而言之就是将才,罗马也不缺会打仗的将军,由此更可以衬托他的“战神”地位。当迦太基战败后他被迫离开母国,到亚洲到处流亡时,罗马人对这个活着的人扔心存恐惧,一刻也没有停止迫害他,生怕他咸鱼翻身。毕竟汉尼拔带着几万军队在整个意大利出入从容的那十几年,是罗马距离亡国灭种最近的一次了。最后被逼无奈的汉尼拔以自刎向他深爱的祖国告别,这个祖国,并不爱他。

凯撒,绝对是个大毒菜。感觉蒙森美化了他很多,蒙森很推崇他,近乎是他的迷弟,大概是为他的魅力与才华深深打动。尽管蒙森是个民主派或者叫自由派,当他对凯撒的推崇倒是与他的信条很不符。

与凯撒相比,更像汉尼拔的是一些极力维持摇摇欲坠的共和大厦的那些元老们。尽管历史进程已经宣告,这座破败的大厦注定要垮塌,就像不合时宜的主张分权与“一切权力归元老院”的老派共和分子一样,注定要被当做尘埃扫到垃圾堆里去。

蒙森对这些宁愿粉骨碎身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要拼死维持共和体制的人,字里行间都给予了同情,对小加图西塞罗等人的评价一点不比凯撒低。有时候也责备他们几句,更像是怒其不争,如小加图的因为爱惜声誉而不愿在需要他独当一面时执掌军队,让眼光不如他做事莽撞得多的人,把最后一支“共和国卫队”带进坟墓,也葬送了共和国最后的一点希望。个人更喜欢也更同时小加图西塞罗这帮人,而非凯撒,他死得活该。小加图跟着庞培等人最后逃到埃及,庞培被杀,小加图可以免于一死的,毕竟凯撒并不想杀这个对他统治没有太大威胁的人,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宽容大量。毕竟经过多年内战与混乱,共和派已经势单力薄且群众基础不再扎实。凯撒确实是个宽容胸襟广阔的人,比屋大维宽广得多,他那些赦免命,并非只为显示他的大度,也是其政治谋略和个人品性的产物。小加图的自刎,是为那即将离去的共和国殉葬,他的死是殉国,是不想眼睁睁靠着他所爱的国的灭亡,而自己无能为力。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先她而去。更深层的原因是对恢复共和秩序的绝望,既然未能完成他的人生使命与理想,死生之间就没什么区别了,与其生不如死不如自行了断,反正共和亡了。他的精神生命也就死了,再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稻草人罢了。西塞罗是后三巨头与屋大维时代的小加图,也死得悲壮,不过此书只写到凯撒的死,故无涉及后三巨头。如果从凯撒死后的影响而言,倒不太希望他死。毕竟死后后三巨头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内战,生灵涂炭。不过也是难免的事,毕竟凯撒处在新旧制度交接之时,新的根基未稳,旧的不甘心被从舞台除名。即便他最后自然死去,手下的将领也是要内战一番而后夺权的。迟早要来的东西,晚来不如早来。反正,最后一轮内战把共和派最后的残余势力一扫而光,反正他们从历史舞台退出,是历史的必然。与偏安于意大利的罗马从内到外都不同,新酒——横跨三大洲“帝国”再也装不进共和国元老院这个旧酒瓶。需要凯撒屋大维前后相继,开启帝制的新时代,来接纳他。神奇的是,屋大维及其之后的几个皇帝(构成帝国的第一个王朝)荒唐无道之极,帝国倒没有什么风险。

写一篇,与其说是书评。不如说是读后感,虽然我写不好读后感,更不会写书评。没那么多条理,码到哪里算哪里。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6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