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自己,为什么》读后感_1800字_读后感大全

《我,我自己,为什么》读后感1800字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脑洞大开的轻科普读物。这是一本解开人类的身份和行为谜团的书。这是一本从科学、医学和心理学视角展开的关于自我科学的探索。作者通过自己做DNA的基因分型进行叙述,随后顺其自然的告诉读者基因型是什么,显性基因又是什么。以及基因组的论述。比如一朵豌豆花的颜色是紫色,还是白色,而绝不会呈现为紫、白混合。在杂交生物体的等位基因中,只有显性基因才可以表现出来,它会影响后代的外表,但隐性基因也可以遗传给后代。通过基因检测来预估人的发病概率以便做到提前预防,是未来的医学趋势。基因的确会表现在人的外表上,有经验的遗传学家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貌迅速判断他的遗传特征,找出他的潜在遗传病倾向与生理特点。不难理解,人的审美差异本质上就是基因匹配筛选的差异,就好比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为什么有人喜欢吃香菜,而有人不喜欢吃,我是特别认真地看了一下。因为在我的家庭里,他们都是非常喜欢吃香菜,而我从小就对香菜深恶痛绝。小时候,不夸张地说,我一闻到香菜的味道,就想吐,大量的香菜如果被我闻到,我还有可能会晕倒,后来上大学以后,我是可以挑出来再吃的,但我是绝对不吃香菜的,可是我的家人为什么都说它好吃呢?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原因。对,就是基因在作怪。
并不存在绝对的合理膳食标准,因为人的情况往往非常不同,偏食、挑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个体本能的排斥反应,但这需要懂得遗传学与基因学的医生具体诊断才可下结论。食物对人产生的作用还有赖于体内的菌群(和基因一样,不同的人体内往往不同),即使吃同样的食物,不同的菌群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书中介绍了番茄和生菜是同理的。我的家人有多么爱吃香菜,我就有多么痛恨香菜。像我这样的人,数量极其可观,可能就是因为缺少某种味觉感受器,所以无法像他们一样对香菜如痴如醉,也无福消受这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了。也就是说,同样的基因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达与抑制,所以即使是同样的基因,在不同的人身上也可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我就是基因发生了突变,所以香菜的味道对于我如同肥皂。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基因表达与抑制,所以基因并非生来就固定不变,它是可以逐渐变化以适应期望与环境的。也就是说,后来我可以挑出来继续吃,这就是一种适应和改变。还有,一个独特的人格,体液、血型、星座与基因,哪一个因素更为关键呢,书中给了详尽的介绍。基因通过调节大脑化学物质来影响人格,帮助我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并不断进化。基因对人格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体液、血型和星坐。而基因并非只和人的身体特征有关,它和人的心理特征也有关:一方面它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基因的表达与抑制,另一方面又会把这些变化继续遗传给下一代。精神心理疾病往往有家族史,原因在此。虽然现在基因检测的成本相对便宜,但时下人们对于道德观的放松,也就存在着相应的伦理问题是: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去接受那些还未表现出的问题——这会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也许还会因为不良的预期而让本来有机会避免的问题成为现实的几率增加。关于自我与为什么,书中通过观察果绳来阐述人类酗酒的行为的具体基因,这个实验很有趣,不过人类的醉酒行为和果绳的关联没有老鼠大,于是老鼠被用来试酒,后来发现人类和老鼠一样,天生对酒精有强或者弱的耐受力。人类在虚拟的环境下,为什么会出现第二人生?上些天去看了电影《七月与安生》,我觉得七月和安生就是一个人的两个自我,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七月和安生的影子,只不过现实中哪一个表现的更多一些,而潜在的另一个自我,会在适当的情境下出现。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在浩瀚的宇宙中,一定有另一个我,做着我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性取向、幻境、盗梦、灵感、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詹妮弗在种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已的方法和观点,既睿智又有趣。如果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不妨耐心地读下去,可能一遍还不够了,毕竟这本书给我们的知识太多,一时间都难以消化掉,但当你在作者一路引领下,开始了一场关于自我的探索,那么,你也将收获的不止是知识,还有更多的独立思考。这是一次奥妙的科学旅程,也许问题比答案还多,也许你看了之后,找到了自己需要的答案,也许你得到了不喜欢的解释,但这都不重要,毕竟旅程无关目的地,而是我们在这一路上收获了真正的自己。[调皮]读的是纸质书,分享下书评。

最佳范例原创文章,作者:最佳范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jiushou.com/post/15295.html